诸葛亮真有那么神奇?其实远没有传说中那么靠谱。 公元208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这一出山,就被后世吹成了“神仙下凡”。《三国演义》里头的诸葛亮,能呼风唤雨,能未卜先知,甚至连敌军的每一步都算得一清二楚,简直是上天派来的救星。真实的诸葛亮,其实没那么“神”。他聪明有才没错,但他也是个凡人,既没有神机妙算到无懈可击,也没有把蜀汉带到“逆风翻盘”的结局。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小说里的诸葛亮,是艺术创作,不是历史事实。 《三国演义》为了让故事好看,把诸葛亮写成了万事全能,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全是神话级别的操作。比如赤壁之战那会儿,真正的指挥官是周瑜,诸葛亮其实没起什么关键作用。更别提“借东风”这事儿了,根本就是牵强附会。风向变了,纯粹是天气巧合,和诸葛亮念咒语没半毛钱关系。可罗贯中为了让观众过瘾,就把诸葛亮写成了“智多星”,活生生抢了周瑜的风头。 2. 蜀汉的失败,也说明诸葛亮并非无所不能。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成就是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但实际上,蜀汉的地盘很小,资源少,人才也不够用。后来刘备一死,诸葛亮开始北伐,想打赢曹魏,可惜六出祁山,全都失败了。北伐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蜀汉的兵力不如曹魏,但也不能否认诸葛亮的战略有问题。他过于注重稳扎稳打,却忽略了灵活应变,导致战争长期陷入僵局,蜀汉的国力被拖垮了。所以说,他不是“无敌军师”,而是一个有限的“战术高手”。 3. 刘备和诸葛亮之间,也没小说里那么“深情厚谊”。 很多人以为刘备对诸葛亮是“托孤”的绝对信任,但史实并非如此。刘备临死前,把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而不是单独交给诸葛亮。为什么?因为刘备心里也清楚,诸葛亮虽有才,但并非完美无缺。更重要的是,刘备知道诸葛亮是外姓人,他得防着诸葛亮专权。所以,从一开始,这两人之间更多的是“利益合作”,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兄弟情。诸葛亮后来对刘备忠心耿耿,那是因为他把“匡扶汉室”当成了自己的使命,而不是因为刘备对他有多好。 诸葛亮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远没有后人吹得那么“神”。他有才华,也有局限;他忠诚,但也有失误。把他当成“完美化身”,既不公平,也没必要。他是个人,不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