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自己”的自。 “自”的本义 生命的起点 字形溯源 “自”甲骨文像鼻子形状 《说文解字》释 象鼻形 引申为开端 起始 指代“我” 哲学隐喻 鼻子是呼吸门户 生命存续象征 “自”从呼吸器官 升华为对生命本体指认 是肉体存在标志 也是意识觉醒起点 儒家的“自由” 在伦理中完成自我 孔子 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礼义规范中舒展意志 克己复礼为仁 将个体融入伦理网络 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 在责任担当中成就主体性 儒家的“自己” 在人际经纬中定位的道德主体 以修身为基 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实现价值 道家的“自然” 回归本真的自己 “自然” 自己如此 拒绝人为干预 老子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庄子 丧己于物 失性于俗 批判世俗 遮蔽真我 主张逍遥游 通过心斋 坐忘 回归天然状态 道家的“自己” 剥离社会符号后的自然本性 顺应天道而存 佛家的“自在” 超越我执的觉悟 破“自”之妄 佛家直指“自己”虚幻性 梵语“ātman”被视为根本无明 《金刚经》 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真“自在”从无我中生 观照五蕴皆空 证悟缘起性空 《心经》 观自在 心无挂碍 无有恐怖 佛家的“自己” 假名安立的缘起聚合 觉悟时是如来藏的清净本性 无碍无缚 随缘应化 “自”如呼吸 是生命最原初的确认 儒家 在呼吸间织入伦理经纬 塑成道德自我 道家 让呼吸归于山野天籁 显露天然真我 佛家 看破呼吸生灭本空 证得大自在 “自己”在东方智慧中不是孤立实体 于儒是伦理节点 于 道是自然脉动 于佛是空性流光 皆在天地大化中寻觅生命安顿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