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近日,英国政府甩出了一个6.5亿英镑的电动车补贴计划。按照新政策的标准,车辆要享

近日,英国政府甩出了一个6.5亿英镑的电动车补贴计划。按照新政策的标准,车辆要享受最高3750英镑的补贴,但前提是制造商必须拥有“科学碳目标”,而且装配与电池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必须低于某些阈值。

翻译一下,这就相当于在技术和供应链上设了一道“反向海关”,本质上是一个歧视性电动车补贴政策,目的是要把大多数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挡在门外。

英国交通部长甚至直接点名:“我们不认为在中国组装的任何汽车有资格。”这话已经无需解读,赤裸裸的“精准排除”。

但问题是,中国品牌真的那么容易被排除掉吗?

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动车品牌在全球市场快速爬坡,尤其是在英国。比亚迪去年在英国销量几乎为零,今年上半年却一跃突破19000辆,奇瑞、名爵、零跑等品牌也纷纷在本地站稳脚跟。

比拼产品力,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全面领先,中国车企在续航、智能化配置、性价比上几乎把欧洲同行压了一头。正因为如此,这项表面为环保设计的补贴政策,才让人更难忽视它背后的“贸易保护主义”。

这种政策不光针对企业,更在变相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把原本能以更合理价格买到高质量电动车的英国用户,推向了配置更低、续航更短的本土车型。而从长远看,用政策筑墙的做法,只会让本地车企更依赖保护,削弱市场的竞争力。

这不是中国品牌第一次被“区别对待”,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车企没有被吓退。比亚迪在英国建厂的计划早已提上日程,海外工厂、本地供应链、适应不同标准的车型设计,这些布局都是在迎着风口前行。

中国汽车出海,是一场不停地穿越壁垒的长征。不靠政策施舍,而是凭产品赢得市场;不怕歧视性条款,而是用全球化策略去化解不确定性。英国这场补贴风波,不过是长征路上的又一座小山而已。

真正决定胜负的,是谁能把山那边的市场真正握在自己手里。

英国新政的“精准打击”,难挡中国电车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