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来不及了,我不上985了!”湖南益阳,18岁高考考生考了642分(物理类),超

“来不及了,我不上985了!”湖南益阳,18岁高考考生考了642分(物理类),超湖南一本线近200分,谁料,填报志愿时,他却放弃985选择北邮计算机专业,网友了解到他家里的情况后,感叹:寒门贵子呀!   这个湖南益阳农村的18岁少年,高考考出642分(物理类),超一本线近200分,却在填报志愿时,把目光死死锁在“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因为在他心里,改变家庭命运的迫切,比名校光环更沉甸。   周糠顺的家在益阳南县的小乡村,父亲周建军腿部残疾,走路得扶着板凳挪动;母亲智力残疾,连完整句子都讲不利索,初中前,他每天放学先喂猪、劈柴,再蹲在灶膛边就着柴火余光写作业,作业本上的墨点,常被灶灰晕染成模糊的团。   直到开早餐店的伯父,把他接到县城,凌晨四点,伯父揉面的案板声里,周糠顺摸黑起床背单词;深夜收摊后,伯父戴着老花镜,逐题检查他的作业。   早餐店的蒸笼冒了六年热气,也蒸出了周糠顺满墙的奖状,从“数学竞赛一等奖”到“三好学生”,每张都被伯父贴在案板上方,“炒菜时瞅一眼,浑身是劲”。   县城中学的三年,周糠顺成了最“轴”的学生:每天5:30摸黑起床,蹲在操场路灯下背单词;课间操时间,别人去跳绳,他躲在教室刷理综题;错题本堆起来半人高,每道题旁都记着“今日错,明日改,高考不错”。   班主任说,他做题时“像跟时间打架”,因为他总说:“家里等不起,我得跑快些。” 高考放榜那天,伯父攥着他的手发抖。手机屏幕上,642分的数字让两个男人红着眼眶笑,蒸汽扑在奖状墙上,恍惚要把六年的苦都蒸成甜。   填志愿时,班主任劝他冲985:“你这个分数,能去顶尖院校!” 周糠顺却摇头:“来不及了,家里等不起。” 他翻烂了志愿填报指南,发现北邮计算机专业“就业出路宽,起薪也稳”。   面对采访,他挠着头解释:“我知道985光环好看,但北邮的专业更实在,因为毕业就能赚钱,能让爸妈过好日子。”   当城市孩子还在纠结“兴趣还是就业”,周糠顺早已在生活重压下,做出最现实的选择。他的志愿单里,没有浪漫的名校情结,只有对家庭的愧疚与担当。北邮的录取通知书,不仅是学历通行证,更是给父母的“希望船票”。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