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鹏)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蓬勃发展的当下,中国创新药研发与临床转化正处于关键的上升期。目前,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已集聚企业6000余家,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形成了覆盖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近日,2025京津冀医药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召开。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为区域医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凭借其区位优势与功能定位,深度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格局,承接核心区的创新资源辐射,联动津冀两地的产业优势,在研发协同、成果转化、产业链互补等方面发挥衔接功能,成为推动京津冀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
本次研讨会由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主办,通州区科委、卫健委等单位支持。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副主任李俊霞表示,近年来,城市副中心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聚焦中关村通州园这一“科技创新主要承载地”,打造“医产协同发展示范区”,在医疗资源、政策体系、营商环境,产业布局等方面形成独特的区域优势。在京津冀医药健康产业协同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期待更多优质市场主体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布局,共谋发展。
各位嘉宾聚焦区域协同创新、资本赋能路径、临床场景突围三大关键议题,分享涵盖血液肿瘤临床进展、创新药研发方向、中美创新药注册申报、疫苗开发策略、全球开发布局等多个主题的内容。
据了解,中关村通州园将持续打造产业生态完善、设施环境一流的医药健康科技园区,发挥“医产协同”特色优势,为医药创新产品提供要素保障,做好从技术研发、中试加速到成果落地的全周期服务支撑,助力区域医药健康产业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