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安禄山造反后,唐玄宗将在长安的安禄山长子安庆宗斩首。安禄山大怒,在攻占长安后,把

安禄山造反后,唐玄宗将在长安的安禄山长子安庆宗斩首。安禄山大怒,在攻占长安后,把唐朝宗室、皇子皇孙公主共二百余人公开处刑进行报复。 安庆宗当时人在长安,皇帝不犹豫,直接下旨处斩,安禄山最疼的长子,死在了太庙前的血地上。 说起来,安庆宗在长安过得不算差。他不是那种舞刀弄枪的性子,打小跟着安禄山在范阳长大,却更喜欢读书写字。开元末年,安禄山刚被朝廷重用,就把这个长子送到长安当“质子”——说是质子,其实更像个缓和关系的筹码。 唐玄宗那会儿还挺待见他,给了个太仆卿的官,后来又把宗室女荣义郡主嫁给他,婚礼办得风风光光,满长安都知道,这是胡人安禄山的大儿子,成了皇亲国戚。 安庆宗自己大概也没想过爹会真反。安禄山在范阳整军备战时,他在长安还按部就班地上朝,给皇帝请安,甚至托人给安禄山带信,劝他“别跟朝廷闹僵”。有回荣义郡主跟他抱怨“你爹最近动静太大,朝臣都在议论”,他还拍着胸脯保证“我爹就是想讨个公道,绝不敢反”。他哪知道,安禄山暗中早已把他当成了留在长安的“眼线”,只是没告诉他实情。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竖起“清君侧”的大旗,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第一反应不是调兵,是抓安庆宗。太监带着禁军闯府时,安庆宗正在给刚满月的儿子做小木马,荣义郡主抱着孩子吓得发抖,他还试图解释“我爹是被奸臣逼的,我可以去劝他”。可那会儿的唐玄宗,眼里只有“叛逆”两个字,当天就把他打入刑部大牢。 斩立决的旨意来得猝不及防。冬至刚过,太庙前的雪还没化,安庆宗被捆着推到祭坛下,他穿着囚服,脖子上的枷锁磨出了血。临刑前他朝着范阳的方向喊了声“爹”,声音被寒风撕得粉碎。监斩官后来跟人说,那孩子到死都攥着半块给儿子做木马剩下的木头,指节捏得发白。 消息传到安禄山营中时,他正在攻打洛阳。身边人说,老帅当场就疯了,把案几掀了,瓷器碎了一地,指着长安的方向吼了三个时辰,嗓子都哑了。他这辈子杀人如麻,亲弟弟安思顺跟他反目,他说杀就杀,可安庆宗是他心窝子的肉——小时候这孩子得过天花,他守在床边三天三夜没合眼,亲自煎药喂水;后来送长安,他每次派人去,都要偷偷塞一包范阳的栗子,因为安庆宗爱吃这个。 占领长安那天,安禄山直奔太庙,不是祭拜,是复仇。他让人把能抓到的唐朝宗室全捆到太庙前,男女老少,最小的才刚会走路。有人哭喊“我们跟叛乱无关”,他冷笑一声,指着地上的血迹“我儿子也无关,他不还是死在这了?” 刀光起落间,二百多口人命成了他给儿子的“祭品”。荣义郡主也在其中,她怀里还抱着安庆宗的孩子,临刑前把孩子往人群里一推,自己撞向了刀——那孩子后来被一个老太监救了,隐姓埋名活到了代宗年间。 这事说起来,谁都没占到便宜。唐玄宗杀安庆宗,本想震慑安禄山,结果把对方逼得更疯,长安陷落得更快;安禄山杀宗室,泄了愤,却把天下人心彻底推到了唐朝那边,连他自己的部下都觉得“老帅太狠”,后来的内讧埋下了根。 最冤的还是安庆宗。他一辈子想当个安稳的朝廷官,娶了公主,生了孩子,没沾过叛乱的边,却成了皇权厮杀里第一块被碾碎的骨头。就像长安太庙前那摊没化的血,开春后渗进土里,什么都没留下,只在史书里占了一行字:“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杀其子太仆卿安庆宗于长安。” 权力这东西,真能把最亲的人变成刀子,再用这刀子捅向彼此。你说,要是安庆宗没生在安禄山家里,会不会有个不一样的人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