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每到夏天,感冒比想象中更常见,而且症状和冬季感冒不太一样。有些人一感冒就随便吃药,或者用“捂汗”的老办法,结果病情反而加重。
夏季感冒为什么容易发生?
夏季感冒高发,主要和以下几个原因有关:第一,空调使用不当。室内外温差过大,人体调节不过来,就容易感冒。第二,贪凉饮冷。夏天喝太多冰镇饮料、吃冷饮,会损伤脾胃功能,湿气滞留在体内,降低抵抗力。第三,出汗后立即冲凉。运动后满身大汗,马上冲冷水澡或跳进泳池,毛孔突然收缩,不仅不利于散热,还容易让寒气入侵。第四,睡眠不足。
夏季感冒的几种类型
很多人以为夏天感冒都是“热感冒”,其实不然。夏季感冒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症状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一种是暑湿感冒。这是夏季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症状是发热、头昏脑胀、身体沉重、胸闷恶心、食欲不振,舌苔厚腻。出汗多但热度不退,还可能伴有腹泻。这种感冒多是因为贪凉、湿气重引起的,治疗重点是祛湿解暑,可以喝些薏米粥、冬瓜汤帮助祛湿。一种是风寒感冒。虽然是夏天,但如果空调温度太低或淋雨受凉,也会出现风寒感冒。症状包括怕冷、鼻塞流清鼻涕、头痛、肌肉酸痛,发热但不出汗。这种情况不能按“热感冒”治疗,应该用辛温解表的药物,比如生姜红糖水发汗。还有一种是暑热感冒。这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高热、口干舌燥、心烦气躁、咽喉肿痛、小便黄少、出汗少。治疗需要清热解暑,可以适当喝些绿豆汤、菊花茶,药物选择清热解毒类。
治疗夏季感冒的常见误区
很多人在处理夏季感冒时容易犯以下错误:
误区一:所有夏季感冒都喝姜汤
姜汤对风寒感冒确实有效,但如果是因为暑热或暑湿引起的感冒,喝姜汤反而会加重症状。暑湿感冒应该选择藿香正气水这类祛湿解暑的药物。
误区二:感冒就要捂汗
这是最普遍的误区。夏季感冒如果是暑湿型,盲目发汗不仅不能退烧,还可能加重身体不适。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感冒类型选择治疗方法,暑湿感冒应该清暑祛湿,而不是发汗。
误区三:随便吃抗生素
大多数夏季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误区四:忽视休息
很多人感冒后仍然坚持工作或剧烈运动,认为“出出汗就好了”。实际上,感冒期间需要充分休息,过度劳累会延长恢复时间。
正确应对夏季感冒的方法
分清类型再用药。如果是暑湿感冒,可以选择藿香正气水;风寒感冒用辛温解表药;暑热感冒用清热解毒药。如果自己判断不准,最好咨询医生。
合理使用退烧药。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但不要几种退烧药混用。低烧时可以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
饮食调理。感冒期间要清淡饮食,多喝温水。可以吃些易消化的粥、面条,适当补充蛋白质如鸡蛋、鱼肉。
适当休息。感冒期间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白天也可以适当小憩,帮助身体恢复。
注意环境调节。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建议保持在26℃-28℃。避免直接对着空调吹,室内要定期开窗通风。从室外进入空调房前,最好先在常温环境过渡一下。
□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