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洁—在汗水里读懂“拼搏”二字】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进国家队集训的场景。2015年初的冬天,北京的风刮得训练馆的窗户呜呜作响,馆里却热得像蒸笼。地上的汗水擦了又擦,空气中弥漫着塑胶地板和汗水混合的味道——那是后来十年里,我最熟悉的气息。
那时我是队里最年轻的自由人。我们每天的训练从清晨8点开始,先是基本功训练,接着是技术训练,接发球、垫传、防守移动……每一个动作重复几百次是家常便饭。自由人的位置特殊,没有扣杀得分的高光时刻,却要承担全场最多的防守任务,每一次扑救都像是在和地板较劲。
有一次练防守,教练要求我们连续接起20个难度大的球。前十来个还能勉强支撑,到第15个时,我的大腿已经疼得抬不起来,像灌了铅一样。当最后一个球过来时,我真的已经迈不动腿了,接了好多次才把最后一个球防起来。那天晚上,我在宿舍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真正感受到国家队的高标准严要求,跟地方队完全是两个概念,而我离这样的标准和要求还差了很远很远,想要追赶队伍我还得更加努力……这很像现在第一次刚进队的小队员——她们每次合练都发自内心地担心给队伍拖后腿,达不到教练和队伍的要求,但我发现想不拖后腿真的没有任何的捷径,那就是一个字“练”!
记得有一年世界女排联赛,全队的表现不理想,尤其在一传线上不是很稳定。在北仑训练基地,教练给我们开启了一个月的特训。我们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吃早饭,一传组7点半进馆开始加练,大部队8点半集合开始正课训练,大概下午1点结束训练;下午是轻技术加力量训练,下课后基本是边看新闻联播边吃饭;晚上8点左右开始业务学习,结束已经9点半到10点;回到房间,我连手机都不敢怎么玩,回一下信息就赶紧睡了,不然真的担心第二天6点半起不来。就这样,创造了我手机三天充一次电的“超长待机纪录”。那段特训虽然非常辛苦和枯燥,但当时队里听不到抱怨的声音,大家都意识到比赛暴露出的问题,如果再没有进步,那在后面的大赛中真的是后悔都来不及。
拼搏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它藏在队友递过来的一瓶水、一句“我帮你捡球”里,藏在大家明明都累得站不稳,却还是互相打气“加油,我们可以”的默契里。当我们终于站在比赛场地,在落后时一分分追回来,在决胜局咬到最后一刻,扑出救起那个关键球后,看着队友们欢呼着抱在一起,我突然明白:所谓“顽强拼搏”,不过是一群人把“我不行”变成“我们能行”的过程。
中国女排王梦洁2025年女排世锦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