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亮证让路”事件:权力不可“亮”成伤人凶器 广西防城港亮证女“亮证让路”事件,引

“亮证让路”事件:权力不可“亮”成伤人凶器

广西防城港亮证女“亮证让路”事件,引发公众对权力边界、公权私用的强烈质疑。当奔驰女司机下车“亮证”、精准报出对方隐私,当“帽子叔叔”连夜上门“劝导”删视频道歉,权力的暗影在街头巷尾悄然蔓延,让普通人在权力威慑下“被迫息事宁人”,这背后的权力失序与傲慢,比事件本身更令人胆寒。

女司机一句“不让就亮证”,将证件异化为“特权令牌”。若证件代表公权力,那它应是服务民生的“金钥匙”,而非胁迫他人的“狼牙棒”。行政机关证件的公信力,建立在“为公为民”的底色上,一旦被私用为“我有后台我有理”的依仗,公权力便成了私人跋扈的“遮羞布”,消解的是公众对法治的信仰,透支的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更令人脊背发凉的是,女司机能“精准报出家庭住址”。公民个人信息本是受法律严护的“隐私堡垒”,却在权力运作下成了“透明人”。若公权力数据库成了私人泄愤的“信息库”,若户籍、住址等隐私能被随意调取用作“威慑工具”,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权力滥用的牺牲品——今天是“亮证查你住址”,明天会不会是“滥用职权堵你生路”?权力一旦突破“合法合规”的藩篱,普通人的安全感将被碾得粉碎。

事件发酵后,“帽子叔叔”连夜找男子父母、施压删视频道歉,看似是“平息舆论”,实则暴露了权力体系的“护短惯性”。公众要的不是“息事宁人”的和稀泥,而是“权责对等”的彻查:谁给了女司机滥用证件、调取隐私的权力?权力私用的链条上,哪些环节成了“帮凶”?“上门劝删”若只是为掩盖管理漏洞、保住部门颜面,只会让公众的质疑声浪更高——权力何时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而非“为权力护航”?

事件中男子“迫于压力道歉”,是无数普通人面对权力威慑时的无奈缩影。我们总被教导“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当退让换来的是权力的得寸进尺,当“忍气吞声”成了权力滥用的“催化剂”,“不退让”才是守护权利的铠甲。公民的尊严、法治的底线,不该在“权力傲慢”前节节败退。唯有让每一次权力越界都付出代价,让“有权不可任性”成为铁律,普通人才能真正“有理走遍天下”。

“亮证让路”事件,撕开了权力私用的一道口子,也给所有公职人员敲响警钟:权力是公器,不是私产;证件是责任,不是特权;查隐私是权限,不是工具。若权力运行始终“阳光透明”,若每一次公权使用都“有迹可循、有法可依”,谁还会对“亮证”闻之色变?谁还会在权力威慑下瑟瑟发抖?

权力的边界,是法治的生命线。唯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每一次“亮证”都亮得光明正大,让每一次执法都经得起检查 ,才能让“权力恐惧”成为历史,让“权利自信”成为现实。否则,今天的“亮证让路”,明天可能变成更肆无忌惮的权力霸凌——这是公众绝不能接受的未来,更是法治社会必须阻击的危机。

评论列表

张方祥
张方祥 1
2025-08-03 09:27
[doge][doge][doge]
张方祥
张方祥 1
2025-08-03 09:27
写的太好了
用户18xxx05
用户18xxx05
2025-08-03 10:10
说得精辟,大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