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1363年,陈友谅在与朱元璋的争斗中身亡,其年仅18岁的妾室达氏被朱元璋纳为妃嫔

1363年,陈友谅在与朱元璋的争斗中身亡,其年仅18岁的妾室达氏被朱元璋纳为妃嫔。三年后,达氏为朱元璋生下两个儿子。十几年后,有传闻称达氏对小儿子说:“你一定要除掉朱元璋,他是你的杀‘父’仇人!”

陈友谅1320年生于湖北沔阳一个渔民家庭,早年自学文墨,曾在元朝担任监狱文书类小吏,且力气大、武艺不错。元末动荡之际,他于1351年投奔红巾军,追随倪文俊,从士兵逐步升至沔阳州总管,作战勇猛。1357年,他暗杀倪文俊夺取部队,自封元帅,还挟持首领徐寿辉迁都汉阳;两年后除掉赵普胜,势力进一步扩大,自称汉王,定都江州,军队规模达几十万,控制长江中上游大片区域。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当时南方势力中兵力最强的一支,与朱元璋成为死对头,双方长期征战。史载其身材魁梧、思维敏捷,但性格急躁、决策常出错,最终惨败。

朱元璋1328年生于安徽濠州贫苦家庭,幼时亲人离世,曾入寺为僧,后四处乞讨。1352年,24岁的他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凭借战功崭露头角,还娶了郭子兴养女马氏。郭子兴死后,他接管部队,以南京为基地逐步扩张。其兵力虽不及陈友谅,但他善于谋划,注重军纪,招揽徐达、常遇春等人才,同时兼顾政治、收买人心,不断蚕食周边势力。与陈友谅对峙时,他多次利用地形和天气化险为夷。后来,朱元璋统一南方,建立明朝,年号洪武,在位31年,1398年去世,享年70岁。他统治严酷,却也结束了元末乱局,有一定功绩。达氏被他纳为妃后封为达定妃,生下朱榑和朱梓。朱梓1369年出生,聪慧好学,17岁便镇守长沙。

1363年夏天的鄱阳湖之战是关键转折。陈友谅率60万水军进攻朱元璋地盘,先围攻洪都三个月,朱元璋带20万援军赶到,双方在湖上对峙。陈友谅战船大、炮火猛,初期占据优势,但随着湖水位下降,巨船行动不便,朱元璋趁机用小船分兵围攻,还采用火攻,使陈友谅军队损失惨重。激战一个多月后,陈友谅突围时中箭身亡,军队溃败。朱元璋乘胜进攻武昌,陈友谅之子陈理投降后被送往高丽。陈友谅的其他妻妾或死或逃,只有达氏被朱元璋带回南京。朱元璋曾答应达氏为陈友谅守丧三年,三年后才与其圆房。朱梓深受朱元璋宠爱,洪武三年被封潭王,洪武十八年到长沙就藩,掌管当地军政。不过,朱梓生于陈友谅死后六年,显然不可能是遗腹子,达氏教唆报仇的说法存在时间矛盾。

据记载,朱梓到长沙后行为不端,淫乱后宫、虐待下属,朱元璋得知后派人调查。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下令召他回京问话,朱梓因害怕而放火烧毁王府,自焚而死,王妃及百余人陪葬,年仅21岁,达氏也随之自杀。朱元璋震怒,下令处置朱梓母妃,因达氏已死便追贬她。朱梓无子嗣,潭王位改封他人。

野史对这段历史多有渲染,称达氏怀恨教唆儿子,但其真实性在正史中并无确凿证据,更可能是朱梓自身行为导致的结局。这一传闻或许反映了当时的宫廷恩怨。朱元璋晚年对未能管好后代一事颇为悔恨。而陈友谅作为失败者,因其野心过大、手段狠辣,最终败亡,也警示着乱世中野心家的结局往往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