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出身的普京,为啥能当上总统?1996年44岁的普京正站在人生的低谷,他不是啥大人物,没背景没光环,曾在市政府混过,却因市长选举失利被踢出局,失业在家,老婆孩子还等着他养,生活像块大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他甚至盘算着去开出租车,起码能赚点钱糊口,这就是普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谁能想到,几年后他会成为俄罗斯的掌舵人?而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不是因为铁腕,而是因为系统性漏洞。 1999年的俄罗斯,正被第二次车臣战争的阴云所笼罩。恐怖袭击的浪潮从高加索地区蔓延到莫斯科的心脏地带,连续的爆炸案让整个社会陷入了深深的恐慌,民众对政府的无力感到失望和愤怒,国家急需一个强有力的声音来稳定人心。 就在这时,刚刚被任命为代总理的普京站了出来。他没有发表冗长的政治演说,而是用一种异常坚决的语气告诉全国,要对恐怖分子予以最严厉的打击。 这句狠话,精准地击中了俄罗斯民众当时内心深处对秩序和安全的强烈渴望,迅速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民心。 紧接着,他果断下令军队采取全面行动,用雷厉风行的作风扭转了战局。这种在危难时刻展现出的果决与强硬,让心力交瘁的叶利钦看到了一个能够托付国家的可靠人选。 在当时,除了车臣问题,叶利钦还被国内寡头的干政问题搞得焦头烂额。这些在苏联解体后迅速崛起的富豪,不仅掌握了经济,还试图左右政治,叶利钦需要一个既有能力又绝对可靠的人来解决这个麻烦。 他看中了普京,普京的克格勃出身,意味着他懂得如何运用强力手腕,更重要的是,他在莫斯科政坛根基尚浅,没有自己的小圈子,这让叶利钦感到很安全。 普京上任后,迅速对几个最嚣张的寡头展开了行动,手段干脆利落,有效地维护了中央的权威。这次出色的表现,让他彻底赢得了叶利钦的信任,为他日后处理更棘手的车臣危机铺平了道路。 而普京能够进入莫斯科这个权力中枢,本身也充满了一丝戏剧性。他最初到莫斯科担任的,是一个听起来不错但实权有限的职位——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负责的是后勤财务之类的杂务。将他引荐到这个位置上的,是他在圣彼得堡工作时的一位老同事。 这位老同事需要一个低调、踏实、信得过的帮手,于是想到了远方的普京。正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职位,成了普京进入中央权力圈的敲门砖,让他有机会近距离观察最高权力的运作,并进入了叶利钦的视野。 90年代俄罗斯是一个旧制度瓦解、新秩序未立的时代,而普京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当时俄罗斯社会对秩序、稳定和国家尊严的集体渴望。 但这样的“强人模式”,虽然能短期内带来强有力的变化,可未来俄罗斯如果全靠一个人,也难免脆弱,因为普京也会有不在的那一天,到了那一天,俄罗斯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