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我军顶级的军事天才只有一人,他打的仗,即使别人复盘也打不出来。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

我军顶级的军事天才只有一人,他打的仗,即使别人复盘也打不出来。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打了无数场战役,开国元帅十人,开国上将、中将更是数不胜数,但是我军最为顶级的军事天才,只有一人,他指挥的仗,就是让别人来当事后诸葛亮,对照着来做复盘,基本上也没有几个人可以打出来。这个人,就是伟大的毛主席。   1935年初,中央红军陷入了一个死局,湘江战役后,部队从八万多人锐减到不到三万,弹药短缺,士气低迷,蒋介石调来四十万大军,布下重兵包围,想把红军困死在云贵川交界的山里。   红军就像被逼到棋盘角落的棋子,走哪一步都可能是绝路,遵义会议后,毛主席重新拿回了军事指挥权,局势开始有了转机。   原计划是北渡长江,去和红二、六军团会合,这条路听起来合理,但毛主席没同意,他看透了敌人的逻辑,红军路线已经被猜到,包围圈会提前收紧。   要活下去,就得走一条谁也想不到的路,毛主席下令部队向西,第一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装作要北渡长江,蒋介石信以为真,赶紧把主力调到长江边布防,以为能一举消灭红军,他没料到,这正是毛主席要的局面。   敌人主力西调,贵州北部空虚,毛主席抓住机会,命令红军掉头东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杀回黔北,红军趁敌人防线薄弱,攻下娄山关,夺回遵义城,消灭了国民党两个师,这场胜利让红军士气大涨,也拿到了急需的物资。   蒋介石气急败坏,亲自到贵阳指挥,调更多兵力扑向遵义,想再次围住红军,毛主席不跟敌人硬打,红军在遵义没待多久,部队很快在茅台镇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又回到川南,敌人以为红军还是要渡江,各路大军被调得晕头转向。   就在敌人全力扑向川南时,毛主席下令部队南下,第四次渡过赤水河,这一下彻底打乱了敌人的计划,红军趁乱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蒋介石慌了,急调云南的滇军来保住贵阳。   滇军东调,云南防线空了,红军迅速西进,进入云南境内,靠着当地船工的几条小木船,红军渡过金沙江,彻底甩开了敌人的包围圈。   四渡赤水不是靠消灭敌人取胜,而是靠毛主席的灵活指挥活下来,毛主席把战场看成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核心是打破敌人的节奏。   他用不停的调动,让敌人的兵力、装备优势全都没用,敌人想打,他不打;敌人猜他东进,他偏往西。   毛主席没上过军校,早年想当老师,但这让他不受军事条条框框的限制,他只关心一个问题:敌强我弱,怎么让部队活下去,这个简单目标,成了他指挥的最高原则,四渡赤水也成了他最经典的一仗。   后来,美国的军事学院用沙盘推演,计算机模拟这场战役,结果显示,红军赢的概率很低,这说明,战争不只看兵力、地形这些硬条件,指挥官的胆识和创造力,是机器算不出来的。   蒋介石有最好的军事团队和装备,但面对一个用农民革命理论武装的对手,他输了,四渡赤水,成了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   信源:毛泽东兵法的独特意境,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