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214年,谋士荀攸病逝,贾诩正在家中会客,听闻消息后脸色大变,当即撵走宾客,让儿

214年,谋士荀攸病逝,贾诩正在家中会客,听闻消息后脸色大变,当即撵走宾客,让儿子关闭家门,称“从此府上谢绝一切往来”。儿子不解,贾诩只道:“鹰犬死,狡兔绝,十年后你自会明白。”

贾诩生于147年,出身武威姑臧的官宦家族,父亲曾任轻骑将军,祖上可追溯至西汉贾谊。早年他名气不大,仅汉阳人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之才。贾诩通过孝廉入仕,曾任郎官,后因病辞官。途中遇氐族叛军,他谎称是太尉段熲的外孙,得以脱身,同行者皆被擒,足见其临危自保的急智。

董卓掌权时,贾诩投身其麾下,历任太尉掾、平津都尉、讨虏校尉,追随董卓女婿牛辅,参与过击败孙坚的战役。董卓死后,长安大乱,李傕、郭汜等人欲散伙,贾诩劝他们集兵攻长安为董卓报仇,成功则掌控大局,失败再逃不迟。李傕等人依计行事,率数万兵攻入长安,杀王允,赶跑吕布,虽让关中陷入更大混乱,贾诩却借此立足。李傕得势后想封他为侯,他推辞不受,改任尚书,负责官员选拔,期间虽有补救之举,但关中终因李傕、郭汜内斗而田地荒芜、百姓流离。汉献帝想东迁,贾诩怒斥二人祸民,后又离间李傕的羌胡兵,助献帝顺利离开,自己则交还官印,转投同乡段煨。

段煨表面善待贾诩,实则心怀忌惮。贾诩察觉后,暗中联系张绣,认为自己离开后段煨不会加害家人,而张绣缺谋士定会重用自己。到张绣处后,张绣待他如子侄,段煨果然未动其家人。张绣先降曹操又因曹操纳其婶母而反叛,贾诩建议联刘表抗曹。宛城战役中,他先劝张绣勿追退军的曹操(料定曹操亲自断后),张绣败回;后又劝再追(料定曹操轻装撤退),张绣果然大胜,此役曹操损失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及大将典韦。官渡之战前,袁绍势盛,贾诩却劝张绣降曹,称曹操急需人才对抗袁绍,定会不计前嫌。曹操果然接纳,任命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

在曹营,贾诩参与诸多决策:官渡之战曹操粮尽时,他指出曹操在明智、勇猛、用人、决断上胜袁绍,建议速战,助曹操突袭乌巢破袁绍;赤壁之战前,他劝曹操安抚百姓,勿急于讨孙权,曹操未听终致大败;渭南对抗马超、韩遂时,他献离间计,助曹军取胜;还曾劝曹操勿急追刘备于新野,避开埋伏。

贾诩虽多次换主,却总能自保,投曹后更是低调行事,不拉帮结派。曹操立世子时,他以袁绍、刘表为例,主张立嫡长子,助曹丕上位。曹操征蜀时,他建议分兵避险,推进顺利。曹操晚年多疑,诛杀崔琰、毛玠等旧臣,贾诩因低调而未遭殃。荀攸死后,贾诩闭门谢客,切断社交,子女婚姻也避开权贵,以此表明无结党之心,印证了他对曹操猜忌的预判。

曹操在位时,贾诩仍献策,如劝其勿急称帝。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封他为太尉,位列三公,食邑八百户。曹丕问伐吴蜀之事,他建议先修文德再动武,曹丕未全听,征吴失败。黄初年间,贾诩虽年老仍出席朝会,223年病逝,享年七十七岁,曹丕追赠肃侯,儿子贾穆嗣位,家族得以延续,未再深陷权斗。其墓在洛阳郊外,碑刻记载事迹,后世史书亦肯定其乱世中的智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