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站上体脂秤,双脚踩稳,握紧把手……”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海尚园区)的绿瓦会议室里,来自松江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寿女士正在学习体脂秤的使用方法;隔壁小组则围着一张体重管理处方单讨论不休,“这位中年男性有高血压,运动强度得控制”“饮食方案里要把精制碳水换成谷物,还得标注每日饮水量……”
经过理论和实践课程的专项学习,为期两天的2025年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体重管理专项培训班圆满落幕,150名来自上海各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考试,拿到了结业证书。
社会体育指导员现场实际操作。主办方图
7月31日至8月1日,由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主办的“2025年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体重管理专项培训班”圆满结业。来自全市各区的150名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理论筑基+实操练兵”的系统化训练,实现了针对体重管理领域的专业能力升级,为基层全民健身服务注入精准化、科学化新活力。
作为上海市贯彻《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体重管理年”部署的重要举措,本次培训直击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体重管理指导中的痛点——想帮居民管理体重,却不懂科学逻辑;想给出具体方案,又怕不符合个体情况。
专家授课。主办方图
培训特别邀请了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体育大学的专家为社会体育指导员量身打造“从理论到落地”的课程体系。首日聚焦“底层逻辑”,以“运动与肥胖的生理机制”“健康体适能评估工具使用”“体重管理营养搭配原则”为核心内容,结合社区常见案例深度解析,为安全指导筑牢理论基础;次日重点强化实操能力,学员们分组使用体脂秤等设备模拟指导体适能测试,围绕各年龄段肥胖人群案例展开任务式讨论,从运动方案到饮食配合,每一个环节都结合社区场景优化,让抽象的“体重管理”转化为可直接落地的“服务清单”。
“以前给社区阿姨指导减肥,只能说‘多走路、少吃甜的’,现在我会先测她的体脂率和BMI,告诉她‘你可能是肌肉量不足导致代谢慢,得加强力量训练’,阿姨反而更愿意配合了!”指导员顾先生在实操环节后发言道。不少学员都表示,这次培训“把模糊的经验变成了清晰的方法”,解决了“想帮人却没底气”的困扰。
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合影。主办方图
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的“基层神经末梢”,他们的专业度直接影响市民对运动健康服务的信任度。本次培训聚焦“体重管理”这一市民高度关注的健康议题,就是要把“科学运动减体重”的能力送到社区一线——考核合格的学员获得专项结业证书后,将回到各自街道,扎根基层,开展体重管理志愿服务,让运动改善健康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从专家的理论输出,到指导员的技能转化,再到市民的需求落地,本次培训打通了“科学体重管理”的服务链条。随着这批“掌握真本事”的社体指导员回到基层,将持续为上海市民提供触手可及的运动健康服务,助力“体重管理年”目标达成,为建设健康上海、健康中国贡献坚实的基层力量。
头图为参加培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实际操作。主办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