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8月3日讯(记者吴亮)一口铁鏊,千年烟火;围炉共食,传承不息。8月2日晚,山丹县“文旅赋能招商聚力”促消费暨第三届炒拨拉美食节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启幕。山丹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国杰发表开幕致辞并介绍了炒拨拉的“成长之路”。从路边小摊到非遗传承,这道舌尖上的美味已升华为承载山丹记忆的独特文化符号。
《中国国家地理》山丹附刊发布山丹文旅再添新名片
图为“中国国家地理山丹县附刊《丝路马都古韵山丹》”发布现场。中国网记者吴亮摄
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副社长兼新媒体CEO才华烨上台发言,并代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中共山丹县委书记张伟,共同揭幕宣布“中国国家地理山丹县附刊《丝路马都古韵山丹》”发布。才华烨介绍,山丹县附刊以“丝路马都古韵山丹”为主题,以地理为维度,自然山川与人文历史为线轴,延续了《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解读人文表达的风格,娓娓讲述山丹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本次发布会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正式为山丹县授牌“中国国家地理·丝路马都古韵山丹最美风景线”红框,为山丹文旅再添新名片。“期待通过此次附刊发布、宣传片上线以及红框授牌,能够为更多读者提供全新的视角让更多人了解古韵山丹,河西走廊的门闩!”才华烨说。
山丹县地处甘肃省张掖市,河西走廊中段最狭处,焉支山与龙首山在此形成“蜂腰”天险,自古便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锁钥”。近年来,山丹县着眼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谋划实施焉支山生态农旅、山丹马场景区改造提升等龙头项目,精心打造和谐彩虹步行街、焉支巷子等夜间消费中心,文旅产业繁荣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前景更加广阔。
非遗美食焕新彩引万人围观
一方美食,一方烟火。山丹炒拨拉作为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炒制工艺吸引着八方来客。这道源自西汉的非遗美食,因翻炒的动作而得名,选用新鲜羊杂等为主要食材,在铁鏊上炒制而成。如今,山丹炒拨拉已成为山丹乃至河西走廊地区历史最为悠久、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之一。
图为炒拨拉技艺展示。翟暾摄
活动现场,12名炒拨拉炒制师同台献艺,展示精湛的切配和炒制技艺。火焰升腾间,炒制师挥动长柄锅铲,将丰富多样的新鲜食材推入鏊中。香气四溢,瞬间点燃数万观众的热情,喝彩声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在山丹民间,今亦有“炒拨拉”的历史传说。相传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在山丹战胜匈奴后,就地宰牛羊犒劳三军。当时条件简陋,士兵们垒石成灶,将羊杂等置于盾牌之上,猛火快炒,香味飘散,这便是炒拨拉的雏形。后来,当地百姓学会并改良了这种烹饪方式,形成了如今的山丹炒拨拉。
“炒拨拉+”深度体验产业链条再延伸
本次活动创新推出“炒拨拉+”深度体验模式,位于焉支巷子、智行广场的特色展销区,集中展示山丹羊肉、馍馍、"四珍"、黑小米等特色农特产品和文创商品,推动“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同时,精心设计了“山丹庄园行”农事体验、汉明长城丝路古道文化品鉴等特色项目,并与山丹马场、焉支山、艾黎纪念馆等景区联动,推出集旅游研学、文化体验、美食打卡于一体的深度旅游产品。
图为活动现场。翟暾摄
据悉,本届山丹炒拨拉美食节将持续至8月4日,期间还将举办招商引资推介大会、文艺演出等配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