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孙飘扬复出五年辟创新药出海新路 恒瑞医药市值重回4000亿净利创新高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沈右荣2021年7月9日,A股上市21周年的恒瑞医药(600276.SH、01276.HK)迎来重大人事转折——刚满50岁的周云曙“抱恙”辞任董事长,退隐一年半的孙飘扬不得不复出。

那一年,恒瑞医药失去了“A股医药一哥”宝座,业绩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下滑,喊了多年的创新药出海迟迟未见成效。

复出五年,孙飘扬重掌董事长帅印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成效?

大刀阔斧改革,高层大调整,整顿臃肿的销售队伍,“死磕”研发,做大做强创新药,寻机出海……如今,孙飘扬走出了一条创新药“借船出海”的新路。

7月28日早间,恒瑞医药宣布,与全球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达成协议,将HRS-9821项目的全球独家权利和至多11个项目的全球独家许可的独家选择权有偿许可给GSK(均为中国区外)。这笔交易,潜在价值120亿美元,刷新了恒瑞医药创新药出海纪录。

与此同时,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恒瑞医药的营收、净利均创了历史同期新高。

恒瑞医药的市值,也重新回到了4000亿元阵营。

战略重构弃“仿”向“新”

临危之际出山,孙飘扬打了一场创新药攻坚战。

2021年7月9日,在恒瑞医药干了26年的周云曙辞任董事长,虽然声称是“身体”原因,实则是犯事了。其“内幕交易”司太立,后被监管罚没95万元。

不谈分红,年薪480万元的董事长、总经理周云曙参与内幕交易,这让孙飘扬坐不住了。在隐退一年半后,63岁的孙飘扬重新回到董事长岗位。

复出的孙飘扬,对恒瑞医药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决定调整发展战略。

孙飘扬起步于连云港制药厂,1990年,他当了这家濒临倒闭的药厂厂长。

令药厂起死回生,孙飘扬走的是仿制药的路子。连云港制药厂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没有研发能力,孙飘扬购买专利生产仿制药。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市场上,别说创新药,仿制药也较稀少。孙飘扬在研发方面积极布局,与上海医科院、天津药研所等机构合作,从仿制药入手,开展药品研究,并取得了成功。

在仿制药路上,恒瑞医药越走越远,经营业绩、资产规模进入了20年的快速增长期。

2020年,恒瑞医药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7.35亿元、63.28亿元,20年分别增长约56倍、96倍。

孙飘扬的财富一度达1325.30亿元,“医药首富”、“药王”等光环加身。

孙飘扬做出了果断决定:战略大调整。

据传,回归首月,孙飘扬就在董事会上拍板:砍掉60%的仿制药研发项目,将节省的资源全部投向创新药。

这一决策曾在当时引发争议,因为,仿制药仍是恒瑞医药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孙飘扬看得明白,国家集采不会是短期冲击,这是医药产业的颠覆,不全力做创新药,恒瑞就没有出路。

当然,早在2010年前后,恒瑞医药就前瞻性布局了创新药研发。只是,从来没有如此重视创新药。

此外,孙飘扬还调整了研发方向,避开PD-1等红海领域,押注ADC(抗体偶联药物)、PROTAC(蛋白降解疗法)等前沿技术。

营销驱动转向研发驱动

调整恒瑞医药发展战略之后,孙飘扬对公司的运营模式进行重构,斩断旧的增长极。

战略调整后如何落地?孙飘扬认为,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根深蒂固的“营销驱动”发展模式。他在恒瑞医药内部进行了组织变革,被外界称之为“刮骨疗毒”。

恒瑞医药撤销13个省级办事处,将28个职能部门精简为“研发、生产、商业化、国际”四大中心,推行“总部—区域—项目组”三级管理模式。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变革力度之大。

2020年底,恒瑞医药销售人员数量为1.71万人,2024年底为8910人,四年减少了8228人,比例为48.01%,接近一半。同期,销售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从59.29%降至44.03%。

与此同时,恒瑞医药的研发技术人员从2020年底的4721人增长至2024年底的5598人,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从16.33%上升至27.66%。

孙飘扬还将资源向研发方面倾斜。2021—2024年,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分别为62.03亿元、63.46亿元、61.50亿元、82.28亿元。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29.40%,远超行业平均值15%。

与之对应的销售费用,2021年为93.84亿元,在营业收入增长的情况下,2024年的销售费用反而减少至83.36亿元。

销售人员、费用减少,研发人员及费用增加,孙飘扬的内部手术,推动公司由营销驱动转向为研发驱动。

孙飘扬还调整了人才机制,进行人事“换血”。

2022年,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张月红、邹建军、陶维康、张晓静相继辞职。

2023年2月,恒瑞医药董事会换届,管理层调整。2021年,恒瑞医药共计有12名副总经理,连任的不到一半,6名副总经理则不再出现在新一届管理层名单中。

孙飘扬引进江宁军(前基石药业全球研发总裁)担任首席战略官,主导国际化与BD业务,负责公司临床研究和BD工作。孙飘扬还挖来了阿斯利康前生产负责人张连山,推动生产体系与FDA标准接轨。

针对核心团队,孙飘扬还推出“项目跟投制”,即研发负责人可个人投资所在项目,成功上市后享受利润分成,这,较大力度激励了研发人员。

“借船出海”初步成功

系列变革之后,孙飘扬取得了初步成效。

曾经,恒瑞医药经营承压。2021年,恒瑞医药实现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9.06亿元、45.30亿元,同比下降6.59%、28.41%;扣非净利润为42.01亿元,同比下降29.53%。

这是恒瑞医药2000年上市之后首次出现年度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下降,也是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

2022年,恒瑞医药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75亿元、39.06亿元,同比下降17.87%、13.77%,扣非净利润亦为继续下降。

罕见营收净利持续双降,恒瑞医药进入至暗时刻。

2023年开始,恒瑞医药逐步走出低谷,业绩迎来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9.85亿元、63.37亿元,同比增长22.63%、47.28%,重回两位数速度增长轨道,二者均创了历史新高。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06亿元、18.74亿元,也创了同期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0.14%、36.90%。

恒瑞医药经营业绩走出低谷,与创新药取得成功相关。

2024年,恒瑞医药创新药销售收入达138.92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同比增长30.60%。

创新药收入快速增长,与孙飘扬主导的创新药“借船出海”取得突破直接相关。

“借船出海”,即通过与国际大药企的授权合作,将自身研发的创新药项目推向全球市场。这是一种风险分担、资源互补的高效模式。恒瑞医药专注于创新药的研发,而国际大药企凭借其成熟的海外销售网络和市场运作经验,将产品推向全球,双方各取所需,实现共赢。

2024年5月,恒瑞医药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产品组合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包括里程碑款在内的款项累计最高将超过60亿美元。

2025年3月,恒瑞医药宣布与默沙东就其脂蛋白(a)[Lp(a)]口服小分子项目达成独家许可协议,交易总对价为19.7亿美元。

2025年7月底,恒瑞医药又将其HRS-9821项目的全球独家权利和至多11个项目的全球独家许可的独家选择权(均不包括中国区)有偿许可给GSK,潜在交易对价约120亿美元。

创新药出海,孙飘扬并非是“一条腿”走路,他还推进“造船出海”模式,自主推进创新药在海外的临床试验和注册审批。如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多款ADC产品获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等。

创新药出海,对于恒瑞医药及孙飘扬而言,是迈向全球制药巨头的必由之路。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创新药出海还面临重重挑战,市场、法规、行业竞争、差异化、效率等,都是孙飘扬需要考虑的因素。

产品差异化、成本控制、研发效率等,都将是孙飘扬需要迎接的新挑战,孙飘扬势必要踏上新的征程。

视觉中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