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在台湾42年的我党地下工作者,伪装身份回到大陆,没想到到家后,却看到一屋子的孩子,他疑惑地问道:“我42年没回来了,这些孩子是怎么回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秋天,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站在福建漳州的老宅前,双手微微发抖。他叫谢汉光,42年前奉命潜伏台湾,如今终于回到故乡。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院子里跑跳的孩子们让他愣在原地,这些满脸稚气的小家伙是谁家的孩子? 屋里走出的老太太盯着他看了半晌,突然喊出他的名字。 原来这是他离家时刚出生的儿子建国的孩子,眼前驼背的老太太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妻子。 岁月在这个农家小院刻下深深的痕迹,当年襁褓中的婴儿已成家立业,而他自己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这场跨越海峡的团聚背后,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谢汉光1946年受党组织派遣赴台,以林业专家身份潜伏。彼时台湾光复不久,他本想着很快就能完成任务回家,没想到这一别就是大半辈子。 在台期间,他发展地下组织、传递情报,直到1950年因叛徒出卖,整个台湾地下党组织遭到毁灭性打击。侥幸逃脱的他躲进深山,靠种田度日,一藏就是38年。 随着两岸关系缓和,1987年台湾开放探亲,谢汉光终于有机会联系大陆亲属。 当他辗转回到福建老家,不仅发现儿孙满堂,更面临身份认证的难题。 由于当年潜伏工作的特殊性,他的党员身份和革命经历需要重新核实。 地方干部查阅档案时发现,这个自称地下党员的老人,在官方记录里早已被列为失踪人员。 类似谢汉光这样的潜伏者并非个例,公开资料显示,1946年至1949年间,约有1500名中共党员赴台从事地下工作,其中1100余人被捕遇害。 幸存者中,有人像谢汉光一样隐姓埋名数十载,也有人被迫在当地成家立业。 他们的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人知晓,直到两岸开放交流才逐渐浮出水面。 谢汉光的遭遇折射出特殊年代革命工作者的共同命运,这些隐蔽战线的战士就像断线的风筝,既要在敌营中保全自己,又时刻面临与组织失联的风险。 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他们往往需要重新证明我是谁。 福建当地政府经过两年调查,最终在1990年确认了谢汉光的党员身份和革命贡献,这位86岁的老兵终于恢复了应有的荣誉。 这段往事在今天看来依然令人唏嘘,那些为理想隐姓埋名的身影,那些被时代洪流冲散的人生,都在提醒我们和平的珍贵。 当谢汉光牵着孙子的小手走在村头时,他常会望着海峡方向出神。那里有他埋藏的青春,也有无数再没能回家的战友。 历史的褶皱里藏着太多这样的故事,它们或许不会出现在教科书里,但值得被后人记住。 信息来源: 新华社报道《不能忘却的纪念——追记在台牺牲的中共隐蔽战线英烈》 央视新闻《国家记忆》栏目播出的纪录片《潜伏》 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闽台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