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强拿着男篮亚洲杯12人名单,笔尖划过徐杰、张宁的名字时顿了顿,最终还是划掉了。他应该清楚,这两个球员一个能投三分,一个敢拼刺刀,是球迷眼里的“该选之人”,可他还是选了高诗岩和李祥波。为什么要放弃更有特点的球员? 郭士强选高诗岩,或许是觉得他的身体对抗比徐杰更能扛住国际赛场的压迫——哪怕高诗岩失误多、传球差,至少能试着顶住对方的逼抢;选李祥波,可能是想给内线加层“保险”,可李祥波没有防守、没有身高、没有进攻,连CBA内线都打不明白,怎么撑起周琦、杨瀚森缺席后的禁区?张宁的拼劲是男篮少有的,可郭士强似乎没在意——球迷想不通,为什么要放弃一个能“拼刺刀”的硬汉? 郭士强的选择,让球迷想起之前女篮的宫鲁鸣。女篮拿了亚洲杯第三,篮协说“表示接受”;现在男篮的选人争议,要是亚洲杯输了,篮协还会“接受”吗?球迷要的不是“接受”,是选最好的球员——不是选教练喜欢的,而是选能为国家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