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兰州,暑意正浓。城关区政务服务大厅公积金窗口旁,市民李女士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在短短几分钟便通过手机办结租房提取业务。“以前需要带一堆材料跑窗口,没想到现在通过手机就能高效办理,变化真是太大了!”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兰州公积金改革带来的民生温度。
工作人员耐心帮助市民办理业务
近年来,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便民、利民、惠民”为核心,多领域持续突破,从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到优化租购并举制度,从数字化服务升级到政企协同创新……这些举措如春雨般精准滴灌住房市场,勾勒出公积金改革的“兰州路径”,并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公积金服务“兰州模式”。
区域协同铸纽带
双城通办惠民生
兰西城市群的崛起,呼唤着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率先打破壁垒,以公积金政策为“纽带”,架起甘青两省协同发展的连心桥。
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张曦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2021年6月以来,中心累计向西宁缴存职工发放贷款381笔、1.69亿元,办理跨区域提取业务965笔、4306.77万元。账户转移1326笔,3082.66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两地人才流动的加速,也是城市群融合的缩影。
海东市居民米先生退休后定居兰州市红古区,原本需返回海东市提取公积金,如今通过红古管理部与民和管理部的线上联办,10分钟便能快速办结此业务。“不用跨地区奔波,这项便民政策真的是暖到了心坎里了。”米先生的感慨,折射出公积金区域协同所带来的变化。
兰州工作的王先生也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不久前,他通过“两地联办”业务轻松办结了公积金提取业务。“没想到在兰州就能还西宁的房贷,不用再跑回老家来回折腾了。”采访中,王先生坦言。
记者了解到,目前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已与西宁中心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并全面实现两地公积金业务无差别办理,两地联合推出异地线上提前还款和冲还贷业务成为全国行业内首个案例。
“我们正在把与西宁的合作经验进行复制推广,目前已与银川、成都公积金中心达成共识,正在协商推进三地业务协同办理。”该中心跨省业务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地区间合作的深入,公积金将成为促进区域人才流动、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催化剂”。
保障安居破瓶颈
政策暖意照民心
解决缴存职工住房问题,既要走出去打破地域壁垒,更要沉下来聚焦本地刚需。在保障房领域,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政策创新,让更多中低收入群体的安居梦照进现实。
“首付只要15%就能通过公积金买房了,以现在的商业利率贷款计算,能节省5万多利息,真的很开心。”今年6月,市民杜女士成为兰州共有产权房公积金贷款的受益者,她购买的润兰嘉园的住房,总价63万元,公积金贷款解决了50万元资金需求。这份安居账单的背后,是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保障房领域的政策突破。
共有产权房是重要的保障性住房,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政策创新破解共有产权房贷款难题,让安居梦照进现实。自今年6月共有产权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实施以来,截至目前,共有产权房公积金贷款申请已受理28笔、受理金额1082.2万元,已发放9笔、发放金额326.5万元。
共有产权房作为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的重要载体,其贷款难题曾是全国性的政策瓶颈。由于共有产权房涉及政府与个人共有产权,抵押权如何设置、后续回购时贷款如何处理等问题,都是摆在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难题,这一笔笔贷款的发放背后正是政策多次突破后的成果。
记者了解到,针对共有产权房产权分割的特殊性,该中心成立专项攻坚小组,借鉴江浙地区经验,与市住建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反复会商,最终创新推出“按产权比例设定抵押权”机制,解决了贷款抵押难题,让保障房与商品房享受同等贷款政策。
购房贷款政策的优化,同样充满民生温度。该中心延长贷款到期时限的政策,从男性65岁延长到68岁、女性60岁延长到63岁,最长贷款期限不超过30年,充分考虑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职工的还款能力变化,为中高龄职工提供了更宽松的还款时间安排,缓解其购房还款压力。
在提高贷款额度方面,将缴存余额系数由24倍提升至30倍,对首套刚需、“卖旧买新”购买改善性住房群体、市级及以上劳模工匠、现役及5年内退役军人四类群体的贷款最高额度上浮20%,对烈士及军警遗属贷款最高额度上浮100%;推行“组合贷”“商转公”“商转组合贷”业务……这些差异化的额度提升政策,精准锚定不同购房群体的实际需求,激发了住房消费活力。
租购并举织密网
多维保障稳安居
住房之事关乎民生福祉。在完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方面,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打出一套组合拳,多维度为缴存人提供支撑。
在完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方面,该中心不断优化租房提取政策,构建跨区域通勤租房保障机制,支持主城四区与远郊县区间跨区域通勤缴存人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政策实施后,跨区域通勤租房提取人数逐月递增,有效解决了上班族的租房资金难题。
“我在城关区张掖路附近上班,家在榆中县,每天通勤来回60多公里。如果在单位附近租房,按照跨区域通勤提取统计,可按月提取住房公积金2500元,大大减轻了租房压力,节省了通勤时间,这政策太懂我们通勤族了。”市民郭女士给记者算了笔账,这项政策实施后,她每年可提取30000元用于租房,租房没有任何负担。
据该中心计划归集科负责人介绍,在租房方面,该中心放宽租房提取频次至每月可提取1次,提高租房提取额度至每年3万元,今年的阶段性支持政策构建跨区域通勤保障机制,支持主城四区与远郊县区间跨区域通勤缴存人提取支付房租。
在购房方面,不仅支持提取支付首付款,还扩大提取范围、延长提取时限,优化贷款住房套数认定规则,调整为按申请人家庭在拟购住房所在县(区)的套数确定,有效降低购房贷款门槛,助力商品住房去库存工作。支持房票安置,购房人持房票购买自住住房也可提取住房公积金并申请贷款。
据介绍,今年新增“其他住房消费”提取,无贷款且当年未提取的缴存人可提取住房公积金余额用于房屋维修、物业费等其他开支,每人每年最高可提取1万元,自4月7日政策发布至今,仅其他住房消费提取达4.8万人次,提取住房公积金4.45亿元,将有力带动建筑维修、家具家电等上下游产业发展。
同时,助力城市更新改造。将城镇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纳入提取范围,支持提取用于加装电梯及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形成以“提取-改造-增值”为特色的公积金支持城市更新改造工作体系。
“我们通过优化政策不断满足缴存职工需求。新的优化政策出台后,截至目前已受理提取业务30.83万笔,提取金额达31.47亿元。”该中心计划归集科负责人拿出统计数据说道。这些数字背后,是租购并举政策给市民生活带来的真实改变,同时也彰显了公积金制度在保障“住有所居”中的基础性作用。
服务升级提效能
数字赋能更舒心
在数字化浪潮下,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积极拥抱变革,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从“跑断腿”到“零跑腿”,从“多窗口”到“一窗办”,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数字化转型为基、以制度改革为要,更以“一把手走流程”直面痛点,推动服务效能实现质的飞跃。
在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城关管理部内,综合服务窗口井然有序。“以前办公积金业务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从排半天队到手机点一点就能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轻松办理。”市民王先生的体验是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写照,这份便捷,源于数据壁垒的打破。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心已全面接入甘肃省住房公积金区域一体化共享协同平台,实现与全省各中心跨区域业务协同线上办理。同时,配合省公积金一体化平台升级优化本地系统设置35项,开通11个线上业务办理渠道,归集、提取业务实现全程网办,网办率达87.48%。
“目前线上业务占比超七成,13项高频业务‘跨省通办’,企业开办与公积金登记‘一网通办’,数据多跑路,群众才能少跑腿。”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西固管理部主任杨爱霞告诉记者。
线下服务同样迎来质的飞跃。记者了解到,该中心自2022年起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将归集、提取、贷款等业务整合到“一窗受理”,大幅提升人力资源效率,彻底终结了多窗口奔波的历史。目前,中心开通全省86个县区共131个住房公积金代办网点,实现了省内所有县区受委托银行均可现场办理兰州住房公积金业务,有效解决了省内兰外地区电力、铁路缴存职工两头跑、成本高、效率低的难题。
服务升级的背后,是直面问题的勇气。为全面贯彻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部署,该中心深入推进住房公积金行业“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其中,“一把手走流程”机制,让服务优化有了靶向性。
今年4月,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张曦以普通群众身份体验业务,听到市民反映二手房贷款放款慢的问题时,要求打通与不动产登记、银行的数据流,将放款周期大幅压缩。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改革的突破口。”张曦在采访中表示,中心已建立“体验—整改—反馈”闭环,推动公积金线上、线下服务流程持续优化。
政企协同拓新局
模式创新优体验
公积金服务与房产交易平台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期,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贝壳找房的合作,给出了“1+1>2”的答案——全国首个公积金评估系统与房产交易平台直连模式,让一站式服务从愿景变为现实。
“以前买二手房想办理公积金贷款就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在贝壳签约中心就能一次办完,太省心了。”市民吴先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
通过系统直连,房产评估、贷款申请、材料审核等流程全部线上完成,二手房贷款业务办理时间从15天缩短至5天,到现场办理次数从4次减为1次。流畅的体验,正是源于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贝壳的创新合作。
“这不是简单的服务延伸,而是数据共享、流程重构的深度融合。”张曦告诉记者,双方已打通房源核验、评估定价、贷款审批的数据通道,在贝壳签约中心设立公积金服务点,接入公积金业务系统网络专线,安排工作人员轮岗派驻,缴存人可在房产交易现场同步办理公积金贷款业务,实现二手房贷款业务“就近办、一次办”。目前,已完成55笔业务,客户满意度100%,这种模式正在成为行业标杆。
业内人士表示,该模式运行以来,兰州二手房公积金贷款办理效率快速提升,成为“政府+企业”协同服务的典范,这种创新不仅便利了群众,更为全国公积金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兰州样本”。
●记者手记
采访中,有太多细节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李女士通过手机快速办结租房提取时的笑容,郭女士算清跨区租房提取账目的轻松,吴先生在贝壳签约中心办完二手房贷款后的感慨……这些真实的获得感,正是“兰州模式”最生动的注脚。
从区域协同的广度,到保障安居的温度;从服务升级的精度,到模式创新的深度,兰州公积金正编织起覆盖住房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这场以民生为导向的改革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始终贴着民心走,每一项创新都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尤其是“一把手走流程”不走过场,把群众呼声变成改革动能,让政策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兰州模式”的意义,不仅在于破解了公积金管理中的诸多难题,更在于探索出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路径。正如张曦所说:“‘兰州模式’的核心,就是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改革坐标。”这场改革的启示在于,民生领域的创新不必追求“高大上”,只要扎根民生土壤、聚焦群众痛点,就能让政策红利如春风化雨,滋润每一个住房梦想!(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薛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