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管理者突然变厉害,往往就踩中这三个坎儿。 早年间当管理者,眼睛总盯着员工——这

管理者突然变厉害,往往就踩中这三个坎儿。 早年间当管理者,眼睛总盯着员工——这人报表填慢了,那组数据出错了,自己跟着急得直转圈。可真正开窍的管理者,慢慢会把劲儿使在流程上。就说晚清的曾国藩,刚开始带湘军那会儿,自己往前冲,士兵冲锋他跟着跑,结果累得够呛还总打败仗。后来他想通了:哪能要求每个兵都成关羽?于是琢磨出一套"结硬寨,打呆仗"的招儿——每天军队往前挪几里,头一件事不是冲,是挖壕沟、垒高墙,把营地护得严严实实。不管换哪个将军带,都得按这规矩来。就这么个笨办法,愣是把湘军练成了能啃硬骨头的队伍,最后平定了太平天国。你看,厉害的管理者不盯着人挑刺儿,而是琢磨怎么定个流程,不管谁来做,结果都差不离。 再往上走一步,管理者得学会"跳出局"。华为任正非就是典型。他很少插手具体手机型号咋设计,更爱琢磨那些看似虚头巴脑的事儿。公司顺风顺水那会儿,他偏写了篇《华为的冬天》,提醒所有人"别光看眼前,得防着寒冬"。这种能力叫"元认知"——不是光想"干啥",更得想"为啥干",这事儿在整个大棋里占啥位置,有没有更好的招儿。就像下象棋,新手盯着眼前这步棋,高手早看出三步外的杀招。 还有个关键转变,是从"加法"变"乘法"。有些管理者自己特能干,带五个人团队,总产出也就自己加五个人。但真正厉害的管理者,能让团队里每个人都多使把劲儿。比如你带五个人,原本每人每天做10件事,你稍微教教方法、理顺流程,每人能做12件,那团队一天就从50件变成60件。要是能让每人效率翻倍,直接从50件蹦到100件。管理学的核心就这事儿——你不用自己累死累活,得让身边人都能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