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一旦中美开战,我国有“三大短板”很致命?补齐之后将不怕任何人。目前的东大已经是一

一旦中美开战,我国有“三大短板”很致命?补齐之后将不怕任何人。目前的东大已经是一个明确的军事强国,有很多人甚至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能和美国媲美。但事实上当前的中国还有“三大短板”,要是没补齐,一旦中美开战,咱们很容易吃亏,甚至可以说是“很致命”。 最近总有人说中国军力已经能和美国平起平坐了,航母、导弹这些 "大家伙" 确实让咱们腰杆硬了不少,但真要到了硬碰硬的时候,咱们还有几个坎儿必须迈过去。这些短板要是补不齐,关键时刻真可能掉链子,不过只要找对方向使劲,将来谁也别想再卡咱们脖子。 先说说远程投送这事儿,这就像开着好车跑长途,没加油站可不行。美国在全球到处都有军事基地,舰队出去转一圈,累了随时能靠岸加油,弹药粮食管够。咱们呢,目前海外基地就吉布提一个,位置还比较单一。 海军舰队要想走得远,全得靠自己带的补给舰硬撑。去年咱们的舰队去亚丁湾护航,光是补给舰就跟着好几艘,不然根本撑不了那么久。现代战争讲究快速反应,要是人家在千里之外挑事,咱们的兵力能不能及时赶到就是个大问题。 不过这两年咱们在 "一带一路" 沿线建了不少商港,像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这些地方将来都能改造成军民两用的补给点。海军这几年也经常去远洋训练,经验越来越足,等这些海外落脚点多起来,咱们的舰队就能走得更远更稳。 再看后勤补给这块,这可是打仗的生命线。老话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点不假。美国光是大型补给舰就有几十艘,那些 "移动超市" 跟着舰队跑,士兵在海上待几个月都不愁吃穿,弹药更是管够。咱们的 901 型、903A 型补给舰虽然性能不错,但数量差太远。真要是大规模远洋作战,可能没几天就得返航补给。 去年南海演习的时候,就有专家说过,咱们的补给舰数量至少得再翻一倍才够用。而且海上补给本来就危险,遇上大风大浪更是难上加难,一旦补给线断了,再好的装备也发挥不了作用。好在咱们的造船工业底子厚,这几年补给舰下水的速度越来越快,901 型的产量一直在爬坡。更重要的是,咱们在无人补给技术上进步很快,将来无人机、无人艇都能去送补给,既安全又高效,这短板补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短板是反潜能力,这就像家里进了小偷却没装监控,心里总不踏实。美国的核潜艇技术全球领先,那些水下 "幽灵" 神出鬼没,对咱们的舰队威胁极大。咱们的反潜机数量不够,性能也和美国的 P-8A 有差距,水面舰艇的反潜设备也得升级。去年美军核潜艇在南海现身,咱们花了好大功夫才锁定位置,这就是差距所在。 现代海战中,潜艇要是突破防线,航母编队都得捏把汗。不过这两年咱们的反潜技术进步明显,空潜 - 200 反潜机已经批量服役,舰载反潜直升机也换了新机型。更关键的是,咱们在海底声呐网络建设上投入很大,在关键海域布下了 "水下雷达",将来潜艇再想偷偷摸摸靠近可没那么容易了。只要持续升级反潜装备,再配上无人机巡逻,这个短板迟早能补上。 其实这些短板不是一天形成的,咱们以前主要精力都放在国土防御上,远洋作战本来就不是强项。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在全球有那么多利益要保护,军力必须跟上。有人担心这些短板是不是 "死穴",其实完全不用怕。想想二十年前,咱们连航母都没有,现在福建舰都用上电磁弹射了;十年前大型运输机还是空白,现在运 - 20 已经能飞遍全球。咱们的发展速度摆在这儿,只要坚持投入,这些短板都会变成优势。 补这些短板确实不容易,海外基地涉及外交博弈,补给舰和反潜装备需要技术积累,但咱们有制度优势,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现在军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科研院所也在公关核心技术,连民营科技公司都加入了国防建设。这种全社会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说到底,承认短板不是长他人志气,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中国军力的发展从来不是为了跟谁争霸,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利益。等这些短板都补齐了,咱们就能真正做到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到那时候,谁也别想再欺负咱们,中国才能真正成为让世界尊重的军事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