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陕军98军著名长胜团第247团团长冯汉英,他竟然1941年被俘后,还斩杀了日军的联队长和副队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1年中条山战役爆发,日军动用了三万多兵力,全面围攻国民革命军第98军,冯汉英时任该军247团团长,率部坚守王屋山一线。 战斗最初几天,敌军轮番进攻,飞机低空投弹,大炮昼夜轰击,阵地不断拉锯,冯汉英将团里有限的轻机枪编成八个火力组,集中部署在主要地形节点,交替轮换开火,最大限度地延缓了敌人的推进速度。 唐王山争夺战中,火力组持续开火六小时,几度击退敌军步兵冲锋,成功夺回高地。 冯汉英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七期,长期在陕军作战,他做事严谨,带兵有规矩,平时注重战术训练和物资管理。 在担任团长后,他坚持整肃军纪,废除赌博、吸毒等旧习,要求军官带头节约,所有人事任命和粮饷开支都张榜公布。 驻守山西期间,他组织士兵修建简易掩体和野战仓库,还学习八路军的战术方式,设立公开账本制度,保障后勤透明,247团一度成为第98军内部管理最严、战斗力最强的单位,被称为“长胜团”。 中条山战役持续至9月下旬,敌军发动总攻,炮火延伸至东西峪山地,冯汉英率团坚守阵地七日七夜,全团人员减员过半。 他在一次炮击中被弹片击中左臂,军装染满鲜血,但始终坚持在前线指挥,几次调集残余火力组反击敌人。 他安排副团长率一部分人突围,自己带着百余人掩护撤退,阵地被攻占后又组织反冲,直至弹药耗尽,29日傍晚,他在一处断树旁被日军搜山部队俘虏,当时已伤重不能行走。 冯汉英被押送至晋城附近的临时战俘营关押,据幸存战俘回忆,冯汉英在营地中始终沉默,不与日军接触,日军军官数次试图劝降,送来食物和药品都被他拒绝。 他平时以闭目养神应对,不露声色,6月15日凌晨三时许,他提出身体不适要求如厕,日军士兵将其押往庙后空地,未加防备。 冯汉英趁机夺过守卫的军刀,快速刺向接近的指挥官山田少佐和副官,一人胸部重伤,一人当场倒地,营地警卫立即持枪赶来,他在混乱中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终年32岁。 他的死讯很快传回后方,重庆《大公报》在当年七月刊出中条山战斗经过,提及247团奋战至最后一人,以及冯汉英殉国经过。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追授其陆军少将军衔,陕西渭南的家属收到了《阵亡将士证明书》,证书上记载他于六月十五日“于山西晋城对日作战阵亡”。 多年后,1986年抗战纪念馆筹建过程中,冯汉英被列入抗战英烈名录,碑文收录于抗战英雄纪念碑。 他的部队——第247团,在战后重建中延续了他的风格,许多战后资料显示,在接下来的作战中,每逢战斗开始前,士兵们会齐声喊出“学冯团长,杀鬼子”。 这一口号成为团魂的延续,战后幸存的士兵回忆他常年穿着打补丁的旧军服,不肯换新的,把有限的军资优先分给伤员和前线人员。 他走过的阵地,如河津、王屋山、唐王山,今天仍能看到残存的战壕和火力掩体,部分遗址已成为地方纪念点,被列入爱国主义教育路线。 2019年,渭南市临渭区在冯汉英故居所在地冯家村立起纪念碑,碑文由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编写,内容详细记录其从军履历、战功和殉国事迹。 每年清明节,附近中小学会组织学生前往扫墓,讲述冯汉英的故事,让这一段历史传承下去。 冯汉英并不是什么传奇式的将军,他从伙夫干起,一步步靠实战磨炼成了一个真正的团长,他懂战术,也能吃苦,他既是前线指挥官,也是后方管家。 他的部队在最艰难的条件下打出了士气,他自己在最无望的时刻还带走了敌人军官的性命。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后来的人,即便身陷绝境,也不能失去骨气,他的名字不被所有人记得,但他的精神早已写进中条山的风中,写进历史的血里。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岐山档案——【陕西抗战史料选编】抗日英烈冯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