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福建厦门,一男子在景区花9000元买了6斤海参,拿走2斤后,剩余的4斤让老板打包

福建厦门,一男子在景区花9000元买了6斤海参,拿走2斤后,剩余的4斤让老板打包,寄回他老家,不料,半年后,男子拿着检测报告,将海参店老板告上了法庭,声称这是“三无产品”,要求老板10倍赔偿他90000元,可调查后,发现男子身份不简单,法院做出了这样的判决!   男子本来就是一个非常爱耍小聪明的人,总是想着怎样可以不劳而获,那天他去景区玩,进到一家水产店后,在店里转了两圈,看着那些海参他心里有了一个“坏点子”。   问完价格后直接对老板说:“称6斤,我带回去给老人补身体。” 付款9000元后,他当场拆开塑料袋,往随身行李箱塞了2斤,剩下4斤让老板重新打包。   老板刚要封口,男子又掏出手机:“叔,麻烦您拍个打包视频发我,家里人想看看咋包装的。” 老板笑着答应,举着手机从“装袋、系麻绳、贴快递单”录了个全程,传给男子后,还念叨“这年轻人真细致”。   海参寄到男子老家后,他没像说的“给老人补身体”,反而联系了一家食品检测机构,把海参寄过去,几天后,检测报告下来:这些干海参既没生产厂家名称,也没保质期、配料表,属于“三无产品”。   男子盯着报告看了半天,半年后,直接把海产店告上法庭,在他看来,“三无产品”索赔10倍,法律明文规定,这笔“大钱”稳拿。   海产店老板接到法院传票时,整个人傻了:“我卖的海参确实没贴标签,但他咋证明检测的就是我家的?” 庭审时,老板当庭播放男子要求拍的“打包视频”,质疑道:“谁知道他有没有掉包?”   可男子早有准备,掏出快递单、物流记录,证明海参“从店里寄出,直接到检测机构”,眼看就是自己家的东西,老板觉得男子很不对劲!   没想到经过法院调查发现,男子根本不是普通游客,他的诉讼记录里,全是“买三无产品索赔”的案子,妥妥的“职业打假人”!男子买海参时的“留证操作”,根本不是为了“维权”,而是“设局钓鱼”,明知道商品可能有问题,还大量购买,就等着拿检测报告索赔赚钱。   最终,法院做出判决:扣除男子已经食用、送检的海参重量后,认定他“合理消费部分”的海参价值为174元;海产店得退还男子9000元货款,再按10倍赔偿1740元,同时,男子必须把剩下没吃的干海参,全部退回给店家。这场折腾半年的“海参索赔案”,才算有了结果。   消费者维权是法律给的底气,但“知假买假”一旦变成牟利手段,就会让“维权”变了味,商家怕被“钓鱼”不敢安心经营,法院被这类案子挤占资源,真正吃到“三无产品”苦头的普通人,想讨个说法反倒更难。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