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连遭四重打击,特朗普对中俄态度急转;关税之战,全球目光聚焦中国 进入2025年8

连遭四重打击,特朗普对中俄态度急转;关税之战,全球目光聚焦中国 进入2025年8月,国际局势如被一只无形之手剧烈搅动。就在不久前,特朗普政府还高调对中俄同时施压,声称要以“制裁+关税”双重手段打击对手。但仅仅几天时间,局势突变——并非特朗普态度软化,而是现实连续抛出四个沉重打击,让白宫措手不及。 首先,是对俄的“最后通牒”无人理睬。7月底,特朗普威胁俄罗斯必须在10天内停火,否则将面临新一轮制裁,并警告包括中印在内的俄能源买家可能遭遇“二级制裁”。然而,莫斯科市场仅短暂波动,随即稳定回升,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更冷笑回应:“别把我们当伊朗。” 紧接着更具象征性的“打脸”发生。8月1日,普京搭乘专机如期抵达北京,出席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特朗普所谓“期限”瞬间沦为国际笑柄,无人理会。 与此同时,特朗普试图用关税重塑全球供应链,却陷入自伤模式。欧盟、日韩、印度悉数中招,但唯独中国成为一个特殊“例外”:不是获得豁免,而是让白宫意识到——对中国征税的代价,远超其可承受的限度。 特朗普政府尝试拉拢哈萨克斯坦等国建立供应链替代方案,但短期无解。随着8月12日24%对华关税生效日期临近,美国企业焦虑情绪加剧。特斯拉中国工厂订单回流明显,而美国本土通胀却开始抬头,民生压力再度加重。 第三个打击,来自盟友的“变脸”。德国大众宣布将电动车生产线转移至墨西哥,以规避美方关税;越南公开讽刺美国的“零关税承诺”早已破产;就连日本也在默默扩大对华稀土战略储备。 而更令白宫意外的是,印度和土耳其两大“准盟友”,双双表态将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无视美方警告。这场所谓的“经济围堵”计划还未成形,自家阵营已现裂痕。 第四个打击,则是中方的冷静反制。面对步步紧逼,中国的回应既克制又犀利。在瑞典举行的一次多边会谈中,中国代表直言:“我们买石油是为了过冬,不是为了配合某国的外交战争。” 在稀土问题上,中方甚至无需直接施压,仅通过供应收紧预期,就足以让美国高科技产业倍感压力——F-35等关键军工项目面临“缺芯断料”的风险。 此时的特朗普,不再是那个曾让盟友战栗的主导者。他所面对的,是俄罗斯展现出的战略韧性,以及中国牢不可破的经济抗压能力。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此轮博弈的“围观者”——欧盟、日韩、印度等国——并未盲目站队,而是在悄悄调整策略,寻求在中美俄三角中维持灵活平衡,既不愿刺激美国,也不敢失去中俄的现实合作。 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的动作越来越像一场只为内部表演的独角戏,世界也开始追问:下一个被迫调整战略的,会是谁?而在这场由关税引发的全球博弈中,中国正以一贯的稳健姿态,成为真正的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