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印度“靠山”终于浮出水面!我国被骗了几十年?曾一度与我们称兄道弟,这就是印度如此

印度“靠山”终于浮出水面!我国被骗了几十年?曾一度与我们称兄道弟,这就是印度如此嚣张的底气吗?   中印都是文明古国,近代都被外国人欺负过,20世纪初,印度有个叫甘地的老头,搞“非暴力不合作”,这理念影响了咱中国不少进步青年,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头一批承认咱的国家,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了中印关系的“定海神针”。   那时候中印关系可好了,尼赫鲁来中国访问,俩领导人谈天说地,还说要一起搞“亚洲世纪”。   但好日子没过多久,1959年西藏闹叛乱,印度开始在中印边境搞小动作,占咱地盘;1962年,咱实在忍不了,打了场对印自卫反击战,把印度打懵了,两国关系直接掉进冰窟窿。   后来1976年才恢复外交关系,但边境争端、地缘竞争一直没断过,所以说以前“称兄道弟”那都是特定时候的“短暂热情”,不是一直铁的那种。 最近几年,印度在国际上“左右逢源”,跟谁都能聊得来,有人就说它“有靠山”。   比如,印度和俄罗斯是老交情了,苏联时期就开始买俄制武器,现在苏-30战斗机、T-90坦克还是印军主力,2024年普京去印度,俩人还签了联合造导弹、直升机的协议,军事合作更紧了。   同时,印度和美国也越走越近,2020年特朗普把印度拉进“印太战略”,2023年拜登又推动印日澳“四方安全对话”变成固定机制。   经济上,美印贸易额从2000年的200亿美元涨到2024年的1900亿美元,谷歌、微软这些大公司都在印度砸钱投资,印度成了“中国+1”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但要说俄罗斯或美国是印度的“靠山”,那可太简单了,印度和俄罗斯合作,主要是因为以前就买惯了俄制武器,性价比高,和美国走近,是想平衡中国的影响力,顺便学点技术。   印度外交有个原则叫“战略自主”,莫迪说过“不会在大国间选边站”,它更像个“精明的生意人”,利用大国博弈给自己捞好处,不是非得靠谁。   抛开“靠山”不说,印度现在“狂”的底气,主要是自己变强了,人口方面,印度已经超过中国,成了世界第一,14亿人意味着消费市场大、年轻劳动力多,全球资本都往那儿跑。   经济上,2024年印度GDP破了4.3万亿美元,排全球第五,软件外包、制药、汽车制造这些产业挺能打,军事上,印度有南亚最强的常规部队,还有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腰杆挺硬。   地缘上,印度在印度洋中心,控制着马六甲海峡西边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还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最近几年,印度通过“东进政策”、“中亚外交”,想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当“老大”,这种“大国野心”才是它“狂”的根本原因。   说实话,看到“印度背后大哥露面”这种标题,我就想笑,这不就是带节奏嘛!中印关系从来不是“谁给谁撑腰”的简单事儿,是两个新兴大国在抢资源、抢市场、抢地缘位置的必然竞争。   印度确实会利用俄美博弈,但这不算“被骗”,就像咱们以前也和苏联、美国打过交道,最后还不是走自己的路?   印度现在“狂”,本质是发展中国家崛起时的“自信又焦虑”:它想证明自己能成“有声有色的大国”,但又怕被中国甩太远,所以它会在边境搞小动作、经济上脱钩、舆论上抹黑,但核心是想抢发展机会。 对中国来说,别纠结“印度有没有靠山”,先把自己的事儿做好,经济稳住、技术突破、朋友交多,中印竞争是长期的,但合作空间也大。   毕竟,俩10亿人口的大国,要是能好好合作,对亚洲、对世界都是好事;要是非得对着干,那只能两败俱伤,所以印度的底气,从来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挣的,咱也别被“靠山”论带偏,踏踏实实发展,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