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杜月笙去锦江川菜馆吃饭,等了许久也没排上座位,便愤怒地对店员喊道“把你们老板叫出来。”可见到人后,杜月笙瞬间没了脾气,还为此人花掉了几十万。 董竹君1900年生在上海一个穷窟窿里,爸拉黄包车,妈给人做粗活,日子过得紧巴巴。6岁上私塾,学点字,家里穷得叮当响。13岁爸病了,高利贷压身,她被卖进长三堂子,当清倌人卖艺不卖身。那地方灯红酒绿,她弹琵琶唱曲,挣钱救家。遇上夏之时,这家伙是军阀,经常来捧场,两人搭上。1914年结婚,她15岁,就这么从青楼跳到督军夫人位子。夏之时带她去日本留学,她学日语和西方东西,脑子活络起来。回国后,夏在四川当督军,她没闲着,开学校教书,还办黄包车公司,管工人挣钱。婚姻里夏脾气暴,家暴常见,她忍了好几年。 1929年董竹君忍够了,离婚带四个闺女走人,儿子扔给夏家,因为夏家重男轻女。她卖掉老家财产,揣钱来上海闯荡。舆论炸锅,夏之时还赌她混不下去,说她在上海活不了。她先开群益纱管厂,雇工人纺纱,生意刚起步,1932年一二八事变,工厂烧光。她没气馁,四处借钱,1935年从朋友李嵩高那借2000块,在法租界华格臬路开锦江川菜馆。专卖四川菜,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啥的,口味地道,装修讲究,很快就火了。黄金荣、张啸林这些大佬都来光顾,店里天天排队。 杜月笙是上海青帮头子,黑白通吃,手下成群。那天1935年,他去锦江川菜馆吃饭,等了两个钟头还没座,气得拍桌子叫老板。董竹君出来一见,他认出她是夏之时的前媳妇,离婚后独自带娃创业。他知道她从底层爬起,开厂失败还东山再起,佩服这股劲。杜月笙平时横惯了,但对董竹君客气起来,聊了聊她的难处。她想扩店,但租界牌照难搞,资金也缺。他当场答应投钱,几万块砸进去,还帮搞定牌照和房东。董竹君本来顾虑杜的黑帮背景,不想沾边,但上海滩这环境,她没辙,只能接下。结果店面翻倍,生意更旺。 杜月笙这笔钱帮大忙,锦江川菜馆1936年又开茶室,在雁荡路,卖茶点,环境雅致,吸引文人政客。董竹君管着两店,教育闺女们,长女学教育,次女搞医学,其他俩也成材。她一边做生意,一边参与社会事。1940年国内乱,抗日战打响,她带钱去菲律宾避难,开纱厂维持。1945年胜利回上海,接手店面,修整继续干。杜月笙1947年跑去香港,1951年死掉,没再搅和。 1951年董竹君把川菜馆和茶室并一块,迁进华懋公寓,改名锦江饭店。她当董事长,店成国宾馆,接待外国元首和政要。估值3000两黄金,她全捐给国家,没要一分。上海领导提议,她同意,只带走些文具,继续过日子。四个闺女在她教导下,都混得不错,她晚年帮她们带孩子,参与公益。董竹君一辈子从穷丫头到企业家,靠自己打拼,没靠男人或背景。 董竹君晚年住上海,保持低调,早起散步,看报纸,过得平静。1997年感冒转重,她走了,97岁。锦江饭店留下来,当成遗产,继续接待客人。她的人生跨世纪,从青楼到商界,没弯腰低头。杜月笙那事,不过她传奇的一小段,证明女人也能顶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