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小萝卜头的遗体,在戴公祠警卫室被挖了出来。谁知,小萝卜头手里紧紧攥着一个遗物,当工作人员看到后,无不掩面而泣。 宋振中这孩子,1941年3月15日生在江苏邳县一个普通人家。那时候他爸宋绮云是杨虎城手下的秘书,后来还当过西北文化日报的总编辑,妈徐林侠也帮着做地下联络。家里本来挺平静,宋绮云忙着报纸,徐林侠照顾小孩。可1941年底,国民党那边下手了,先抓了宋绮云,徐林侠带着八个月大的宋振中去探消息,结果一家子全进去了。从西安直接押到重庆的白公馆监狱。牢里条件差劲,吃的就霉米和烂菜,宋振中从小没营养,长到八岁还瘦巴巴的,头大身小,狱友一看就给他起了“小萝卜头”这外号。别人家小孩在外头玩耍,他天天在牢里转悠,铁窗外头就是高墙。 转到贵州息烽监狱后,生活更苦。宋振中慢慢懂事了,六岁那年,同牢的黄显声开始教他认字。黄显声是东北军将领,被关着也没闲着,用树枝在地上划字,宋振中跟着学,很快就识得基本汉字,还会简单算数。狱友罗世文也帮着教,用烧焦的棉花当墨,草纸折本子。宋振中手指蘸墨写字,纸很快就黑了。他学得认真,黄显声就奖励一支铅笔给他,那铅笔彩色的,他平时舍不得用,裹在纸里塞兜里。只有上课时候才拿出来写,其他时间用石头在地上练。监狱里头复杂,宋振中年纪小,特务不怎么管他,他就帮大人传纸条,传递消息。秘密党支部用他发手抄报,他抱着纸在走道分给指定人,确保不被发现。 宋振中聪明,懂得谁好谁坏。狱友把他当自家小孩,他也把他们当家人。一次传情报,他钻过铁栅栏,把折纸塞进裂缝,动作快准。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到1949年9月6日,国民党那边眼看要败,特务杨进兴押着宋振中一家到松林坡戴公祠警卫室。杨进兴下手狠,先杀徐林侠,她倒地还求放过孩子,杨进兴没犹豫,直接刺宋振中。宋振中倒下时,手握紧了那支铅笔。特务们挖坑埋尸,浇水泥盖上,就这么走了。 重庆解放后,工作人员根据抓到的特务口供,11月30日去松林坡挖掘。砸开水泥,挖泥土,到一米深碰着硬物。用手扒开,宋振中遗体露出来,衣服烂了,身体蜷着。手扣胸前,工作人员掰开手指,看见那截短铅笔,磨损了,笔芯还尖。众人一看,都抹眼泪,有些人转过身肩膀抖。那铅笔是黄显声送的,宋振中平时不舍得用,只上课时写字。它代表他对学的渴望,对外头的向往。可惜,就这么留在手里了。 挖掘那天,空气潮湿,工人们围着坑,安静得只剩抽泣声。几个月前,杨进兴他们杀人的时候,动作机械,没一点人性。宋振中一家就这么没了,新中国成立就差24天。要是他活下来,肯定不一样的人生。但现实残酷,国民党特务连小孩都不放过。那铅笔成了遗物,提醒大家那段苦日子。 重庆解放后,宋振中遗体和其他遇难者一起移到歌乐山烈士陵园。1950年,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才八岁,是共和国最小的。证书发给亲属,事迹通过狱友口述传开。黄显声出狱后,常讲教宋振中识字的事,那铅笔保存到重庆红岩博物馆,当文物展出。1950年代,学校带学生去陵园,老师讲他的故事,孩子们默哀,放鲜花。故事还进了红岩小说,以他为原型写监狱生活。 杨进兴那凶手,1955年被公安抓到,在重庆中级人民法院公审。法官读罪行,他站着低头,庭外群众围观。最后判死刑,枪决了。宋振中家族后来人丁兴旺,哥哥姐姐成了国家栋梁,宋氏一门三烈的事,在他们嘴里延续。2021年,狱友李碧涛去祭奠,老人哭得厉害,围观人也落泪。博物馆办展览,展示铅笔复制品和监狱模型,吸引人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