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营内部最新消息:不只卓荣泰要下台,“国安会秘书长”吴钊燮也可能被撤职,赖清德办公室人马也将大调整。 民进党当局正面临一场剧烈的人事地震。核心权力圈的多位要员职位岌岌可危——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被点名“必须下台”。 台安全会议秘书长吴钊燮陷入撤职风波,而赖清德办公室秘书长潘孟安等高层的调整也箭在弦上。 这场多米诺骨牌式的权力洗牌,直接源于三重危机叠加:7月底“大罢免”惨败重创执政威信、8月关税冲击民生引爆民怨、内部派系倾轧持续白热化。 赖清德为挽救断崖式下滑的民调,不得不对核心团队动刀。 卓荣泰成为首当其冲的问责对象。7月26日“大罢免”中,绿营全力推动的罢免案遭“0封”惨败,卓荣泰作为行政机构负责人难辞其咎。 他不仅多次公开力挺罢免团体,更被曝光涉嫌将独立机构“政治工具化”:台通传会委员名单早在5月拟定,却被他刻意压到7月底罢免投票后才公布。 民众党总召黄国昌直接揭露,卓荣泰拖延目的就是企图等民进党在罢免中获胜、巩固立法机构优势后再强推人事案。 这种把独立机构当政治打手的操作,引发在野党联合提出谴责案,更坐实行政机构公信力破产。 加之8月美国对台加征20%关税正式生效,中小企业与传产业面临第二波倒闭潮,主管经济谈判协调的行政机构应对迟缓,卓荣泰的政治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吴钊燮的撤职风险则源于“系统性失能”。一方面,其领导的安全部门接连曝出重大疏漏。5月赖清德以“间谍罪”开除五名党员,其中何仁杰竟是吴钊燮担任外长时的前助理,安全团队被渗透至此,负责人难逃管理失察之责。 另一方面,吴钊燮屡次藐视立法机构监督,今年5月台民意机构处理预算解冻案时,他与潘孟安双双缺席,仅派副手搪塞。 当被质询其幕僚涉案问题时,吴钊燮更以“公务”为由规避到场说明,被批评公然打脸赖清德所谓“与在野党对话”的承诺。 讽刺的是,吴钊燮对美“外交”却异常高调,4月与美国在台协会处长谷立言高调会面,强调“美对台承诺”,却被岛内舆论反呛“用口号掩盖安全事务溃败”。 当安全与监督双重职责皆溃堤,吴钊燮的政治价值已然归零。 潘孟安等赖办核心的调整,则暴露赖清德“权力洁癖”的困境。潘孟安近期深陷人事丑闻:他推荐的台湾金联董事长吕政璋上任3天就闪辞,还留下“台湾政治比国际商业复杂”的讽刺言论。 更致命的是,台财政部门负责人庄翠云声称不认识吕某,卓荣泰却为任命背书,形成“潘孟安荐人、行政机构背书、财政部门执行”的荒唐链条。 国民党民代李彦秀一针见血:此事证明赖清德办公室已成“影子内阁”,潘孟安的手伸得太长,让台行政机构沦为执行秘书处。 当人事腐败与越权干政结合,潘孟安从“赖清德嫡系心腹”瞬间变成“政治负资产”。 这场人事地震能否成为赖清德挽回民意的转折点,仍充满变数。即便换上技术型官员如郭智辉,其“企业思维”在关税战与水灾应对中已暴露政治短板; 若改用派系平衡术推林佳龙上台,又难解基层对“政治分赃”的厌恶。更关键的是,所有调整都绕不开一个终极矛盾:当权者若持续回避两岸关系症结,任何人事布局都只是甲板上的座椅重组。 毕竟岛内最新民调显示,54%民众认为赖清德政策“弊大于利”,云嘉南传统票仓更首现满意度跌破四成,这场始于人事的动荡,恐怕远未到终章。 参考资料:满意“大罢免”结果吗?网络投票超六成满意 2025-07-28 19:42·中国台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