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这一次,我们应该为莫迪点赞!或者可以借鉴一下。面对美国的不平等关税,莫迪8月2日

这一次,我们应该为莫迪点赞!或者可以借鉴一下。面对美国的不平等关税,莫迪8月2日说的这句话,也许是对付特朗普“对等关税”最好的办法。 莫迪:“买那些由印度人挥洒辛勤汗水制造出来的产品”。“买国货,保护印度农民,保护印度年轻人的就业。” 面对美国对印度加征25%的对等关税,莫迪没有选择退缩。面对美国100%的二级关税威胁,莫迪同样强势回应美国: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这一次,印度总理莫迪面对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不仅没弯腰,反而转身对国民喊出了一句大实话:"买那些由印度人挥洒辛勤汗水制造出来的产品!"   这话听起来朴素,背后却藏着与发展中国家利益息息深远的战略智慧。当特朗普政府在8月1日突然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   还威胁要针对印俄石油贸易实施"惩罚性收费",莫迪没有硬碰硬搞报复,而是把压力转成了推动"印度制造"的内生动力。   这种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策略,值得点个赞,也值得琢磨借鉴。   美国这次对印度加税,名义上喊的是"对等关税",意思是印度关税太高,美国要"公平"。   可细看数据就知道,美国对印度商品的加权平均关税是2.8%,而印度对美国商品平均关税是7.7%。   表面看似乎印度理亏,但印度高关税背后是复杂国情——农业占经济大头,全国三分之一人口靠土地吃饭,近4.5亿农民的生计直接关系社会稳定。   印度农产品关税普遍在39%到50%之间,玉米、苹果等产品税率更是高达50%,这不是印度故意刁难,而是因为一旦放开,美国低价转基因大豆和牛肉将冲垮本土市场,农民扛着镰刀上街抗议的场景绝非虚构。   莫迪政府清楚,农业是红线,碰了就等于政治自杀。   所以当美国一边要求印度开放农业市场,一边又逼印度断绝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莫迪的选择很清醒:不跟风对抗,但也不妥协。   他一边公开表态继续购买俄油,一边在国内发起"买国货"动员,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凝聚力。   这种策略的高明之处在于,它避开了美国最擅长的"关税对轰"陷阱——要知道,印度若真和美国打全面贸易战,经济学家预测其经济增速可能直接掉1.2到1.5个百分点。莫迪没掉坑里,反而跳出棋盘重新布局。   美国加税后,印度没立即报复,反而派人赴美谈判,探讨各行业让步可能。   但同时,莫迪政府悄悄对中国敞开了大门——恢复中国公民旅游签证并提速审批,允许中企投资芯片和电动汽车零件,甚至五年来首次进口15万吨中国大豆油。   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务实策略,既缓解了供应链压力,也给美国释放了信号:印度不是没选择。   面对美国贸易施压时,各国策略大相径庭:欧盟硬刚,列出210亿欧元报复清单;越南妥协,结果协议不利己;   中国则用对等减免和稀土反制守住底线。莫迪这次选择"内功为主、周旋为辅",和发展中国家身份高度契合——既没欧盟的产业底气,又不想像越南那样让步,于是走出一条以守为攻的路子。   尤其印度刚在大选后进入"悬浮议会"局面,莫迪需要稳住基本盘,这种"保民生、缓对抗"的策略其实是政治智慧与经济理性的双赢。   当然,单靠口号救不了经济。印度制造仍面临产业链薄弱、物流成本高等硬伤。   莫迪的"买国货"能否见效,关键还得看配套改革:比如用2万亿卢比刺激就业的计划能否落地,外资限制能否真放宽。   以及能否忍住贸易保护冲动避免新封闭。但至少,他在关键时刻选择把外力转化为内力,把危机扭转为转型契机,这个思路本身就值得称道。 参考资料:莫迪敏感时刻发出呼吁:购买国货! 2025-08-03 18:00·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