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中国赞]台湾省艺人吴宗宪接受采访时说:“真的很悲伤,很可怜。去了中国大陆,人家

[中国赞]台湾省艺人吴宗宪接受采访时说:“真的很悲伤,很可怜。去了中国大陆,人家逼着你一样的问题,你哪一国人,你要不要表态”?他多次提到,台湾艺人去大陆后常常会陷入这样的尴尬,陶晶莹也表示,全世界有哪一个地方的人是像我们一样,表不表态都被骂?   (信源:环球网——赴大陆工作被台网红找茬,吴宗宪回击:大陆人是同胞啊!)   吴宗宪最近公开叫屈,说湾湾艺人被逼着表态,真是“悲伤又可怜”。这话听着委屈,可仔细一品,就不是那个味儿了。他怀念的,是那个可以两头通吃、闷声发财的时代。可惜,那个时代已经翻篇了。   他那套“政治离我很远”的说法,过去确实好用。大家觉得他圆滑,会做人,两边不得罪,钱赚得盆满钵满。这套玩法的核心,就是在敏感问题上打太极,假装自己只是个纯粹的娱乐人。在过去,这叫高情商。   但现在这套玩不转了。田馥甄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几句模棱两可的话,大陆的商业活动说黄就黄。这不是舆论批评几句就完事了,是直接砸了饭碗。市场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你:别想再和稀泥。   现在,网友的放大镜直接怼脸上了。蔡依林就因为一次发言不够清晰,差点丢了代言,团队忙着到处灭火。艺人的每句话、每个标点符号都可能被拎出来反复分析。观众和金主爸爸要的,是一份清清楚楚的“身份说明书”,沉默和闪躲,现在直接被划归为有问题。   而现在逃避已经不可以满足观众了,我们要的是一个确切的回答。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态度。当整个大环境都在要求更直接的答案时,这种软性的文化牌还能挡多久,谁心里都没底。   吴宗宪在那边喊可怜,另一边,有人活成了完全相反的样子。湾湾乐坛大佬罗大佑,2022年接受采访,直接挑明支持一个中国,还提了“中华文化统一性”。话说得掷地有声,不但没人骂,反而收获一片叫好,被当成了正面典型。   这并非个例。演员王耀庆在节目中下意识纠正“我是中国人”,这种自然反应让大陆网友好感大增,其事业也顺风顺水。事实证明,立场明确并非麻烦,而是最硬的护身符。   这种市场逻辑的背后,是官方摆在台面上的规则。国台办早就说得清清楚楚,欢迎“认同祖国的湾湾艺人”。这已经不是什么潜规则了,就是明明白白的入场券。红线划在这里,资本和制作方自然知道该怎么选人。   数据很实在:大约六成没表态的湾湾艺人,在大陆接活儿都受影响。品牌方和投资人最怕的就是风险,一个立场模糊的艺人,就像个随时会爆的雷。相比之下,那些立场鲜明的人,用起来才叫一个踏实。   所以你看,清晰的立场,早就从一个“政治问题”变成了“商业优势”。它能帮品牌规避风险,能稳固粉丝,还能在舆论风波里站得更稳。吴宗宪抱怨的“逼迫”,在另一些人眼里,其实是市场给出的最大确定性。   有人说艺人只是娱乐大众,这话听着没毛病,可一琢磨就不对劲。艺人是青少年模仿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力大得吓人。北大有研究说,八成青少年觉得自己的三观会受偶像影响。这个数字,份量很重。   所以说既然想要争这份钱自然就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且,现在祖国统一已经是海内外认定的事情,为什么表个态就那么难呢?   罗大佑的《东方之珠》被写进教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他的立场和作品影响了一代人,这种正向影响力体现了公众人物的价值。   反过来,立场模糊会造成什么?湾湾有学校里的学生,就因为偶像的政治立场吵翻天,差点打起来。当偶像选择逃避和装傻,实际上是把矛盾和撕裂,直接甩给了那些还没长大的粉丝。这种“与我无关”,后果可能很严重。   所以吴宗宪“我只想娱乐大众”这句话显得苍白。他忘了赚钱也意味着要承担社会责任。在青少年看来,偶像的沉默和闪躲是一种“大是大非可糊弄”的坏示范。   说白了,吴宗宪的尴尬,不是政治在找娱乐的麻烦,而是娱乐再也无法假装自己活在真空里。他怀念的那个时代,确实过去了。现在的规则很简单:立场,就是你产品的一部分。想在牌桌上玩,就得亮出你的底牌。

评论列表

心飞扬
心飞扬 1
2025-08-04 17:40
不表态往往就是一种表态的方式,往往不表态的都是台独狗都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