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放核水后,奇怪的事发生了:刚开始各国对其海鲜避之不及,如今2年过去,核水已污染很多海域,为何日本海鲜却不愁出口,大家也还在吃海鲜,难道日本另辟蹊径了? 两年前,日本福岛核电站开始往海里排核污水的事,大家还记得吧? 当时这事一出来,简直炸锅了——谁还敢碰日本海鲜啊? 那水里含的可不是一般脏东西,几十种放射性物质,说不定吃一口海鲜,后果都不敢想。 刚开始那会儿,日本海鲜的日子可真不好过。 像北海道的扇贝,直接没人收,堆得仓库都装不下,价格也是一路狂跌,渔民哭都来不及。 政府急得不行,甚至呼吁全国人民“每人一年多吃5只扇贝”,想办法清库存,但收效甚微。 不仅国内卖不动,出口也凉了。 尤其中国,2023年8月24日起,直接停了日本水产品的进口。 光是2024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大陆的海鲜出口就直接暴跌了92.3%,只剩下35亿日元,简直断崖式下滑。 但奇怪的是,最近你可能会发现,日本海鲜好像又悄悄地出现在某些市场上了。 这不是“翻篇”了吧?难道大家都把那事儿忘了?当然不是! 其实日本这些年为了让海鲜“重新出山”,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一方面,他们一直在对外“洗地”,找上国际原子能机构来背书,说排的水是处理过的,安全、合规,还拼命强调“国际标准”。 可问题是,核污水里那氚、碳-14这些玩意,半衰期长的离谱,动辄好几千年,谁能拍胸脯保证“没风险”? 他们还偷偷把海鲜出口目标转向了一些监管松、对核污染了解不多的国家,比如部分东南亚地区成了他们的新主力市场。 而且他们还搞“换马甲”,把福岛周边的海鲜换个名字、换个产地贴标,想糊弄消费者。 不过呢,现在的消费者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忽悠的。 不少国家的民众还是心里有数,对日本海鲜保持谨慎态度。 而我们中国这边,也依旧守得严。 像福岛那10个都县的水产直接不让进,其他地方的海鲜也得出示官方检测报告、放射物合格证明,还有产地证,一旦有问题,立刻叫停。 海洋是全人类的,不是日本自家后院,他们往海里排核污水,是把风险甩给全世界,怎么能当没看见? 信源:越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