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2025年8月4日股市收评。 ……………………………………. 今日A股三大指数低

2025年8月4日股市收评。 ……………………………………. 今日A股三大指数低开高走,午后全线翻红,市场氛围较好,超3800只个股上涨。具体情况如下: 指数表现:上证指数涨0.66%,报3583.31点;深证成指涨0.46%,报11041.56点;创业板指涨0.50%,报2334.32点。 板块及个股表现:军工股集体大涨,北方长龙、爱乐达、长城军工等逾20股涨停或涨超10%。 机器人概念午后持续走强,五洲新春等多股涨停。 半导体板块走强,东芯股份20%涨停,华虹公司涨超7%创历史新高。 此外,工业母机、液冷服务器、黄金概念等板块涨幅居前。 而商业连锁板块低迷,大连友谊跌停,多元金融、石油、旅游、光伏设备等板块也跌幅居前。 市场成交量:成交金额超1.5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约1000亿元,显示资金入场意愿偏谨慎。 总体来看,当日市场通过板块间的有序轮动,消化了获利盘,同时也有新的热点带动人气,但量能制约依旧明显,结构性行情特征显著。 ……………………………………….. 交易的本质:在等待中完成闭环。 交易的全部过程,本质上是一场以等待为主线的修行。 从建立认知到实现盈利,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对“等待”的深刻理解与坚定执行。 真正的交易逻辑,从来不是频繁出击的躁动,而是在明确规则后的从容守候,找到适配自身的交易模式,而后静候时机,果断出手,落袋为安后再回归原位,等待下一次机会的降临。这一闭环,构成了交易的全部意义。 …………………………………….. 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模式,是等待的前提。 市场的复杂性在于其多元性。 有人擅长捕捉趋势性机会,在长周期波动中获取收益; 有人专注于短期套利,在日内价差中寻找空间; 有人依赖基本面分析,以企业价值为锚; 有人信奉技术指标,用图形形态定义信号。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完美模式”,只有与交易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时间成本、认知深度相匹配的“适配模式”。 这种模式的建立,需要经历市场的反复验证,通过复盘过往行情,检验逻辑的有效性; 通过实盘操作,修正执行中的偏差;最终形成一套清晰、可复制、能坚守的规则体系。 唯有如此,等待才不会沦为漫无目的的观望,而是有的放矢的蓄势。 ……………………………………… 模式确立之后,交易的核心便转化为“安静的坐着”。 市场时刻在波动,诱惑无处不在。某只股票突然拉升,某个板块异军突起,某则消息引发异动…… 这些短期的喧嚣,极易催生“错失机会”的焦虑,进而驱使交易者打破规则,盲目入场。 然而,真正的机会永远只属于特定的模式。 就像渔夫不会在没有鱼群的水域撒网,猎手不会在缺乏踪迹的丛林追逐。 …………………………………………. 符合模式的信号出现前,所有的波动都是杂音。 此时的“坐着”,是对规则的敬畏,是对人性的克制。 它要求交易者屏蔽市场情绪的干扰,拒绝“怕错过”的冲动,以绝对的理性守护自己的能力圈。 这种等待,看似被动,实则主动——它在筛选真正有价值的机会,过滤掉绝大多数无意义的风险。 时机成熟时的“落袋为安”,是等待的自然结果,而非交易的终点。 …………………………………… 当市场信号与自身模式完全契合,当风险与收益的配比达到预设阈值,便是出手的时刻。 此时的行动,应如快刀斩乱麻般果断,因为机会往往转瞬即逝。 但更关键的是,盈利落袋后,交易者必须迅速“回原位坐好”。 许多人栽倒在成功的诱惑中:一次盈利后,便高估自身能力,试图扩大仓位; 或因侥幸心理,打破原有规则,追求更高收益。 殊不知,交易的盈利从来不是线性增长,而是概率游戏中的复利积累。 ………………………………… 每一次交易的结束,都意味着下一次等待的开始。 回归原位,是让心态归零,让规则重新成为行为的唯一准则,避免因短期得失影响长期判断。 交易的进阶之路,实则是对“等待”领悟不断深化的过程。 新手急于盈利,把交易等同于“做”,在频繁操作中消耗精力与本金; 老手懂得“等”,明白市场的钱永远赚不完,但能亏完,因此只在确定性最高时出手。 从“做”到“等”的转变,是从对抗市场到顺应市场的认知跃迁。 正如狙击手在扣动扳机前,99%的时间都在潜伏、瞄准、等待,交易中绝大多数的时间也应用于观察、筛选、守候。 ……………………………………… 归根结底,交易是一场关于耐心与纪律的修行。 找到模式,是为等待锚定方向; 坚守等待,是为机会积蓄力量; 落袋后回归,是为下一次等待筑牢根基。 唯有将等待内化为交易的本能,才能在市场的潮起潮落中,始终保持从容与笃定,最终实现长期而稳定的盈利。 ………………………………………….. 本人小仓位参与短线赚点生活费;大仓位做长线价值投机(大波段交易)滚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