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美国战略核潜艇秘密潜入中国领海,我军发现后,立即用鱼雷将其锁定,不料美军潜艇仍在挑衅,我军见状,直接撞了上去。 1971年,那是个风云变幻的年份。中国刚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也开始悄悄解冻,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的大部队已经在路上了。但别以为这就太平了,海面下的博弈,那是一刻都没停过,甚至比海面上还要惊心动魄。 冷战那会儿,美苏两家玩的是全球“捉迷藏”,主角就是神出鬼没的核潜艇。这玩意儿,是真正的“大洋黑洞”,一个国家的终极王牌。美国人仗着技术先进,经常派他们的核潜艇,像幽灵一样,偷偷摸到咱们的家门口,搞抵近侦察,收集水文地理信息,刺探咱们的军事机密。 就在这种背景下,那件让无数老海军热血沸腾,也让西方海军至今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的事儿,就发生了。 “水下有东西!” 根据当时咱们海军官兵的回忆,那天,在黄海靠近咱们领海线的一片海域,我军一艘037型猎潜艇正在执行例行巡逻任务。突然,声呐兵的耳机里传来了一阵极其微弱但又极不寻常的“嘶嘶”声。 在寂静的大洋里,任何一点异常都足以让人神经紧绷。声呐兵立刻报告:“水下有东西,特征不像鱼群,移动速度很快!” 舰长一听,心头一紧。在那个年代,能在咱们近海这么“浪”的,除了美国核潜艇,不做第二人想。要知道,那时候咱们的海军,家底还很薄,主力还是些小艇、快艇,跟美国海军那种动辄几千吨的庞然大物比,简直就是舢板见航母。 更何况,对方是在水下。核潜艇的优势太大了,它能长时间潜伏,速度快,噪音小,而咱们的反潜手段还很有限。说白了,就是一场开卷考试,人家拿着标准答案,咱们连题目都得靠蒙。 但是,中国军人骨子里,就没“怕”这个字。 命令很快下达:进入战斗航向,声呐持续追踪!同时,通过我军的联络方式,向上级报告了这一紧急情况。 水面之上,我军这艘小小的猎潜艇开始全速机动,死死咬住水下那个看不见的黑影。水面之下,那艘美国核潜艇,据后来的分析,很可能是“长尾鲨”级的“剑鱼号”,一艘攻击型核潜艇。美军艇长估计当时也挺纳闷,怎么就被这艘不起眼的中国小艇给发现了? 我军猎潜艇抵达目标正上方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投掷了数枚深水炸弹。但注意,这不是为了击沉它,而是警告。在国际海军通行的规则里,向不明潜艇上方投掷浅定深的深弹,是一种警告语言,意思是:“我发现你了,赶紧上浮,表明身份,然后离开!” 这就像你在我家院子里鬼鬼祟祟,我先朝天放一枪,给你个台阶下。 然而,水下那家伙,非但没上浮,反而一个加速,试图摆脱追踪。这在当时的我军官兵看来,就是赤裸裸的挑衅了。 舰长的火气也上来了。他很清楚,手里的家伙什,想在深海里干掉一艘美国的核潜艇,几乎是不可能的。人家的艇壳坚固,潜深也大,咱们的深弹威力有限,很难构成致命威胁。 那怎么办?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它跑了? 不! 一个“疯狂”的念头在舰长脑海里形成,并且迅速得到了全舰官兵的支持。既然炸不沉你,那就用最原始、最决绝的方式,让你知道中国领海不是你家后院的游泳池! “同志们,美国鬼子的核潜TINGS都欺负到我们家门口了,我们决不能让他这么舒舒服服地走了!我们的艇小,但我们的骨头硬!准备,撞击!” 用一艘几百吨的猎潜艇,去撞一艘几千吨的核潜艇。这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但当时的中国海军,就是有这种“纵使敌强我弱,也要敢于亮剑”的血性。艇上的官兵们,迅速固定好舱内设备,做好了剧烈碰撞的准备。所有人都明白,这一撞,自己的战舰很可能当场报废,甚至有生命危险。但为了捍卫国家主权,没人退缩。 猎潜艇调整航向,开足马力,像一柄出鞘的利剑,朝着声呐显示的目标位置,猛地冲了过去! 水下的美军潜艇,估计做梦也没想到,水面上那艘小艇会来这么一手“同归于尽”的打法。他们可能习惯了在别国领海来去自由,习惯了用技术优势碾压对手,却从未见过如此不要命的对手。 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剧烈的震动从水下传来,我军猎潜艇也猛地一震。声呐信号里,那个快速移动的目标,突然停滞了一下,航向也变得混乱起来。 显然,它被撞上了。 虽然我们的猎潜艇也受损不轻,但水下的那个大家伙,显然更不好受。核潜艇虽然坚固,但艇体上布满了精密的声呐和各种探测设备,还有脆弱的水平舵、垂直舵。被这么迎头一撞,就算没伤到“筋骨”,也绝对是“破相”了,甚至可能导致耐压壳受损,出现漏水。 吃了大亏的美军潜艇,再也不敢逗留,狼狈地调整姿态,迅速朝着外海方向逃离。这场惊心动魄的海上对峙,以我军的悍不畏死,逼退了强敌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