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金正恩果断出手 为中国两肋插刀 日本被曝计划最早明年在九州熊本市部署日本国产1

金正恩果断出手 为中国两肋插刀 日本被曝计划最早明年在九州熊本市部署日本国产12式改进型反舰导弹。值得一提的是,该导弹射程达1000公里,能抵达中国海岸线。据悉,此次部署旨在对中国进行威慑,防卫省也在考虑在冲绳县部署该导弹。对此,朝鲜周一予以了严厉谴责。 日本这次部署的 12 式改进型反舰导弹,射程覆盖中国上海、宁波等沿海城市,连山东半岛都在打击范围内。 但更关键的是,九州岛距离朝鲜半岛最南端的釜山只有 490 公里,导弹发射车停在熊本市,平壤几乎处于射程边缘。 朝鲜官方媒体特意提到,日本同时考虑在冲绳部署同款导弹,这相当于在朝鲜半岛南北两端各架起一把刀。这种战略压迫,朝鲜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朝鲜的激烈反应背后,是美日韩军事同盟的步步紧逼。今年 7 月 11 日,美日韩刚在韩国济州岛搞完三方联合空中演习,美军 B-52H 战略轰炸机直接飞临朝鲜半岛。 朝鲜国防省当天就警告,美日韩正在形成 “以核为中心的三角军事同盟”,而日本部署远程导弹正是这个同盟扩张的一环。 更让朝鲜警惕的是,日本自卫队统合作战司令部刚在 3 月成立,这个机构专门负责协调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被朝鲜视为 “发动侵略战争的指挥中枢”。 今年 2 月 26 日,金正恩亲自观摩了战略巡航导弹发射训练,两枚导弹飞行 1587 公里后精确命中目标。这种射程覆盖日本全境的武器,显然是针对美日韩军事合作的提前布局。 3 月 10 日,朝鲜又向半岛西部海域发射数枚导弹,虽然未公布型号,但韩国军方分析认为可能是新型战术弹道导弹。这些动作与朝鲜谴责日本的时间线高度重合,形成了 “军事威慑 + 舆论施压” 的组合拳。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朝鲜对地区安全格局的危机感。日本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后,明确将朝鲜列为 “最大威胁”,并计划在 2027 年前将防卫预算提升至 GDP 的 2%。 这种军事化转向让朝鲜意识到,美日韩正在构建 “对华对朝双重包围圈”。朝鲜外务省日本研究所政策室长在声明中特别提到,日本部署导弹是 “先发制人打击能力” 的一部分,而这种能力可能被用于配合美国对朝鲜的 “斩首行动”。 朝鲜的反应也暗含对中朝关系的战略考量。尽管中朝官方未就日本导弹部署发表联合声明,但朝鲜单方面的强硬表态,客观上为中国分担了战略压力。 今年 5 月,中国驻朝鲜大使王亚军访问平壤科技大学时,特意强调 “中朝传统友谊牢不可破”。这种互动传递出明确信号:在维护地区安全问题上,中朝立场高度一致。 朝鲜此时替中国出头,既是对美日韩同盟的反击,也是向中国展示 “战略支点” 的价值。 不过朝鲜的行动也有自身利益考量,日本部署导弹后,朝鲜可以借机强化自身军事建设。今年 1 月,朝鲜试射的海对地战略巡航导弹射程达 1500 公里,金正恩在现场强调 “要让对手见识核遏制力的可信度”。 这种武器既能威慑日本,也能对驻韩美军形成战略牵制。更关键的是,朝鲜通过高调反制日本,能在国际舆论中争取更多支持,尤其是在联合国框架内争取对其安全关切的认可。 俄罗斯外交部 7 月 13 日明确支持朝鲜立场,称美日韩军事活动是 “地区紧张升级的主因”。 俄媒甚至公开了针对日本的反制方案,计划用 600 枚 KH-101 巡航导弹和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摧毁日本关键防御设施。这种联动让朝鲜在东北亚博弈中不再孤立,反而与中俄形成了隐性的战略协作。 这场博弈的结局尚未明朗,但有一点很清楚:日本试图通过部署导弹重塑地区军事平衡,反而激发了周边国家的反制。 朝鲜的激烈反应,本质上是对美日韩军事扩张的绝地反击。而中国在这场博弈中,既要坚定维护自身主权,也要防止被卷入代理人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