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公元1825年,43岁的道光皇帝,把13岁的表妹纳入了后宫。后来表妹成功怀孕,六

公元1825年,43岁的道光皇帝,把13岁的表妹纳入了后宫。后来表妹成功怀孕,六年间就替道光生了3个儿子和1个女儿。此后表妹统领后宫,只是道光至死都没封她为皇后。 ​​​公元1825年,道光那老头儿,都已经43岁了,却把才13岁的小表妹博尔济吉特氏给弄进了后宫。这小妮子,六年间给道光生了仨儿子和一个闺女,道光宠她宠得不行,可偏偏就是不给封个皇后当当。她管后宫管了那么多年,直到道光快咽气了,也没混上个皇后名头,最后还是靠她儿子奕訢和朝廷那帮人,死后才给追封了个皇后。 刚进宫那年,博尔济吉特氏还没长开。 梳着双丫髻,穿着粉蓝色旗装,站在道光面前像株没扎根的小苗。道光那会儿刚登基没几年,前两任皇后都走得早,宫里冷冷清清的。见着这表妹,眉眼像极了早逝的母亲那边的亲戚,心里先软了三分。 没人当回事。 后宫里的老人都知道,道光帝最讲规矩,选秀时连绣鞋上多绣朵花都会皱眉。这小丫头片子年纪太小,家世虽好,可在讲究资历的宫里,怕是难有出头之日。 谁料第二年开春,就传出了喜讯。 博尔济吉特氏怀了龙胎。 道光高兴坏了,直接把她从“贵人”晋成“嫔”,赏了堆绫罗绸缎,还特意让人从她老家捎来爱吃的奶皮子。那时候的道光,见了她就眉开眼笑,常提着点心去她宫里,坐着看她描花样子,能看半个时辰。 接下来的六年,像开了闸。 大儿子奕纲,二儿子奕继,三儿子奕訢,还有个小公主。一年生一个,几乎没歇着。 后宫里的女人都红了眼。 有的入宫十年都没见过皇帝几面,她倒好,仗着年轻能生,把道光的心思全勾走了。可博尔济吉特氏不张扬,生了孩子也不邀功,见了谁都客客气气的,管起份内事来,账目算得比太监还清楚。 道光看在眼里,把管理六宫的权柄慢慢交到她手上。 她管后宫那几年,宫里连炭火都省了三成。 太监们想克扣小主的份例,她不声不响查账,抓着两个领头的,直接杖责了扔去守皇陵。嫔妃们争风吃醋,她也不罚,就把人叫到一起,泡壶茶说:“都是伺候皇上的人,争来斗去,寒了皇上的心,值当吗?” 几句话说得人心服口服。 宫里人私下都说,这位博尔济吉特氏,比前两任皇后都能干。 可“皇后”那两个字,道光始终没说出口。 有人猜,是因为她出身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当年孝庄太后也是这个姓,太显赫了,道光怕外戚专权。也有人说,是因为她的前两个儿子都没活过三岁,道光觉得不吉利。 最靠谱的说法,是道光心里早属意长子奕詝(后来的咸丰帝)。 奕詝的生母早逝,要是封了博尔济吉特氏为后,她的儿子奕訢就成了嫡子,将来储位之争怕是要出乱子。道光一辈子求稳,宁愿委屈了宠妃,也不愿动摇国本。 博尔济吉特氏不是傻子。 她看着道光把奕詝养在自己膝下,看着他对奕訢又爱又防,心里跟明镜似的。有次道光赏她一对东珠耳环,她笑着推辞:“还是给六阿哥(奕訢)镶在帽顶吧,男孩子家戴珠翠,才显得金贵。” 道光愣了愣,没再坚持。 那之后,他来她宫里的次数少了些,可每次来,都要跟她聊很久的朝政。她不懂那些,就安安静静听着,偶尔说句“皇上别累着”,道光就叹了气,说:“还是你这儿清静。” 直到道光病重,躺在床上,拉着她的手,嘴里嘟囔着“委屈你了”。 她没哭,只是替他掖了掖被角:“皇上安心。” 道光死后,奕詝继位,是为咸丰。他没忘了这位养母,尊她为皇考康慈皇贵妃。可“皇后”的名分,还是没给。 又过了几年,博尔济吉特氏也走了。 这时候奕訢已经成了议政王,在朝堂上说话有分量了。他红着眼眶跟咸丰请旨,非要给母亲挣个皇后名分。咸丰拗不过,最终追封她为“孝静成皇后”。 牌位入了太庙那天,奕訢跪在地上,对着牌位磕了三个头。 他知道,母亲这辈子想要的,从来不是那些金银珠宝,只是道光帝一句真心的认可。 可惜啊,在皇权面前,这点念想,终究成了奢侈品。 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年间累进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咸丰五年薨,后追尊为皇后,其经历折射出清代后宫与皇权、储位间的复杂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