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特朗普宣布可能在 8 月 12 日恢复对中国的 24% 高关税。 这事得从中国

特朗普宣布可能在 8 月 12 日恢复对中国的 24% 高关税。 这事得从中国明确表示不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说起。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近年来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持续攀升。就拿中俄原油管道来说,这条管道自 2011 年投运以来,每年能输送 1500 万吨原油,合同期长达 20 年。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能源市场格局发生变化,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更是大幅增加。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2 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同比增长约 40%,占总进口量的 17% 左右。这种持续的能源合作,让美国感到不安。 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施压其他国家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早在 2025 年 3 月,特朗普就曾表示可能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征收二级关税。而中国作为俄罗斯石油的重要买家,自然成为美国关注的焦点。美国财政部长也曾明确表示,如果中国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可能会面临更高的关税。这种将关税与能源政策挂钩的做法,本质上是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干预其他国家的外交和能源选择。 从历史上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向来反复无常。2025 年 4 月,美国曾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 “对等关税”,累计高达 145%,但在 5 月的日内瓦会谈后,双方达成协议,美方对华关税降至 30%,其中 24% 暂停 90 天,有效期至 8 月 12 日。这种政策的反复性在特朗普任内并不少见。2018 年,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对 25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 25% 关税,随后又通过谈判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部分降低关税。这种 “先威胁加税,再谈判妥协” 的策略,成为特朗普政府的惯用手段。 此次关税威胁能否最终实施,还存在很大变数。首先,美国国内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存在分歧。2025 年 5 月,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的关税措施越权,禁止执行部分关税。法院认为,该法律并未授权总统实施全球性关税,这一裁决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构成法律挑战。此外,美国企业界对高关税也持反对态度。2018 年贸易战期间,美国农业州因中国反制措施遭受重创,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提供数十亿美元补贴。如今,美国经济面临通胀压力,若再次加征高关税,可能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一步推高通胀,这是美国政府需要考虑的因素。 其次,中国的反制措施也会对美国形成制约。2025 年 4 月,美国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后,中国迅速反制,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 34% 关税,并同步实施稀土出口管制。稀土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的出口管制对全球供应链具有重要影响。此外,中国还可以通过扩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减少对美依赖。例如,2018 年贸易战期间,中国增加了从巴西的大豆进口,降低了对美农产品的依赖。这种市场多元化策略,同样可以应用于应对此次关税威胁。 从国际层面看,美国的关税政策也面临盟友的不满。欧盟、加拿大等传统盟友对特朗普的 “对等关税” 政策反应强烈。2025 年 7 月,欧盟因美国加征关税宣布对价值 930 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实施报复性关税。这种盟友关系的紧张,可能削弱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此外,印度等国家也因购买俄罗斯石油被美国威胁加税,但印度明确表示将继续采购俄罗斯石油,并驳斥了美国的指责。这种国际社会的反制,显示出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综合来看,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实际实施可能面临多重阻力。从历史案例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常因谈判和国内压力而调整;从法律层面看,其政策合法性已受到质疑;从经济影响看,高关税可能损害美国自身利益;从国际反应看,盟友和其他国家的反制也会制约美国的行动。 因此,此次 8 月 12 日恢复 24% 高关税的威胁,很可能像之前的多次关税调整一样,最终不了了之或进行修改。中国在能源安全和国家利益面前,不会轻易受外部压力左右,而美国的关税大棒,也难以改变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