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特朗普点名大骂后,梅德韦杰夫彻底“哑火”,一句话都不敢多说。特朗普跟梅德韦杰夫之间的氛围越发紧张,不得不说,自从美方对俄提出制裁威胁后,美俄相关话题就显得风险更高了一些,毕竟50天的期限被特朗普直接缩短到了10天。梅德韦杰夫也是在7月底回击美方,称特朗普应该好好思考一番再行动,不要渲染所谓的最后通牒,这番话完全被特朗普当成了挑衅声明,并引发美方8月初的核潜艇调动。 面对这架势,梅德韦杰夫不再多言,毕竟对他来说,选择激进态度只是为了更新以往的战略方向,不管如何,俄乌冲突开展,他都不可能继续什么亲西方战略了。 如果还想着获取支持率,自然要赶紧表达态度转向,问题在于不能因为他被抓住态度这点引发美俄之间的争端,所以梅德韦杰夫选择尽快抽身而退这是理智的决断。 至少对俄方来说,这样的状况偏向于积极的一方面,说白了,美国一直都部署着能够打击到俄罗斯的核潜艇,不管梅德韦杰夫怎么说,这些基础的布置都不会撤掉的。 那局势就很明确了,只要不特意升级争端,俄方对美方所谓的调动根本不在意,像8月2日,俄方自己也做出回应,表示美方核潜艇部署早就在监控当中,称不上新威胁。 可见结果如此,美海军从来就没放松过对俄方的警惕,自然不用说什么调动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以梅德韦杰夫的定位,再进行挑衅就很危险了,毕竟美方正在找相应的突破口。 一旦他选择进行更激进的态度,那特朗普一定不会介意利用这个机会向西方国家表明自身意志的,所以说,这时梅德韦杰夫保持沉默,一声不吭,一来是为了保全自身不受什么干扰。 二来也是防止局势出现瞬间波动,导致多个方向面临挑战,到时候无法及时处理问题就大了,照这个角度分析,美俄这次交锋倒是带来了不少信息,首先就是特朗普寻求象征性表态。 目前情况说明,中印两国大概率不会选择停止俄石油的进口贸易,美方制裁能够起到的效果有限,尽快寻求新表态或许是特朗普想走的一条路,其次就是美俄的核言论本身。 不管美俄到底会不会真出现冲突,核威胁的话说出口,极其容易引发争端,更何况俄方现在正寻求继续跟乌方对话,擅自推出回应只会让情况更复杂,到时候谁的责任也很难界定。 问题是美国给出的期限很快就到,如果说到8月8日两国还没能达成协议,那美国必然会按照承诺进行新的部署,俄方就不得不面临更多的风险,对克宫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因此,如果想要尽可能解决问题,最好就是趁时间没到最后期限的时候拿出一个准确的表态,就看克宫这边打算怎么回应了,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俄乌会谈本身,达不成协议还是没办法。 参考资料: 特朗普隔空掐架梅德韦杰夫:别嘴上老是“核”不“核”的丨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