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比婚姻,更是一个终身社会联结。
婚姻是一份可解除的契约,而生育是一次不可逆的造人。
不管其实你和对方结不结婚,离不离婚,但是只要在生下小孩以后,实际上你和这个人相当于终身绑定了。
因为小孩的成长需要父母双方参与,所以说在对社会层面上,你就和这个人他是一个家庭,永远一辈子是这样的。
哪怕领离婚证还是这样的。就是在学校老师眼里,永远默认亲生父母是一家人,不管有没有离婚证,有没有结婚证。
哪怕同居都是一家人。在社会意义上默认的。一生。
所以选择和谁生孩子,太重要了,就是第一个你和对方生孩子的男人。
无论婚姻状态如何,亲子关系是生物和社会意义上无法解除的纽带。不管如何重新定义彼此关系。
(而且尤其在东亚家庭文化中,父母是终身责任,如果有谁中途抛下自己孩子说不管了,给一笔钱从此失踪,那要是被鄙视的角色。)
而且这个选择,从世俗来说,越早自己就越少被动型,比如说如果是26、7岁找个男人结婚,就算生了个孩子,过了5年,发现双方想要的生活、磨合出了问题以后,说不定还能离婚,30出头再找一个。
35岁生孩子,过了两年,一下子38、9岁,发现哎呀,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那后面换人的可能性大大缩小了,不是说完全没有,但是快四十岁了要换人就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非常困难。被迫降低选择权。
所以如果不生娃,你和谁领证了基本不matter,其实在社会层面上真的没有人在意(除非对方带你跨越式发展)。谁来管你,现在喝喜酒随份子都没人来了。
关键是,那个生孩子和谁生?
这个孩子一旦生下来,基本上你和对方的社会关系,社会层级,就绑定了。
而且这个不是绑定一下下,是绑定一辈子,以后一辈子都要产生关联的。
身边有女朋友,是孩子前夫在抚养,都还在给前夫抚养费的。 实际上是女方在分手之后奋发图强发展的比较好,男方反而是比较平平,或者男方是待在经济比较相对中国不那么发展的国家地区。所以这个抚养费里面其实还藏着绑定男方,支援男方的意思的。
其中有一个前夫对一个女朋友是这样说的:不要想把我们甩开your entire lifetime。
这个就是绑定的意思,当然女朋友没有想要去甩开他们。但是这就是绑定一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