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于和伟再破天花板,这一次,他让唐国强和娱乐圈很多人都“沉默”了! 在演艺圈里,于和伟那可是相当有分量的存在,从早年《三国》里让人印象深刻的刘备,一句“接着奏乐,接着舞”直接出圈,到《觉醒年代》里把陈独秀演得活灵活现,于和伟早就跻身“叔圈顶流”。 本以为观众已经见识过他所有的表演可能性,可谁能想到,54岁的他又扔出一颗重磅炸弹,在《伟大的长征》中出演毛主席。 这消息一传出,那热度直接拉满,争议声也是此起彼伏。大家都在想,他能行吗? 于和伟出身在东北一个贫困家庭,家里人口众多,生活相当艰难。父亲早早离世,母亲连奶水都没有,全靠大姐分奶水才把他养大。 为了给他凑学费,姐姐甚至卖掉了给孩子准备的钢琴。就这么在哥哥姐姐的支持下,他怀揣着对表演的热爱,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刚进入演艺圈那会,于和伟只能从跑龙套开始。1999年参演首部电视剧《曹操》,就是个小配角,到2002年在《大宅门2》里饰演白景琦的孙子白占安,才有了稍微多点的戏份。 那时候的他,默默无名,但一直努力积累演技,就像在黑暗中默默积蓄力量的种子。 2009年,凭借《纸醉金迷》,于和伟提名第十五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奖,这算是他演技得到认可的一个开端。 之后,他的演艺事业开始走上坡路,2010年主演新版《三国》饰演刘备,这部剧直接成了当年古装剧收视冠军,他也跟着走红。 紧接着,《幸福在路上》《青盲》《刑警队长》等众多作品一部接一部,他在演艺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2016年出演《我不是潘金莲》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2017年在《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饰演曹操,又拿下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奖和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 2021年,主演《悬崖之上》提名第三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同年《觉醒年代》中饰演陈独秀,直接获封视帝和影帝。 后来的《城中之城》《三体》等作品,他也都表现出色,演技愈发精湛。 以往饰演毛主席的演员,那标准可高了去了。古月的神似形似,连叶剑英元帅都认可;唐国强靠标准形象征服观众,王仁君也是靠多次出演积累经验。 可于和伟这次在《伟大的长征》里演的是“转型期”的毛泽东,从青年思想家转变为领导者,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 他不搞脸像、神似那一套,而是深挖人物内心,去读懂这个角色。 为了演好,他花了半年时间,研究湘江战役之后气质的变化,从失利到崛起,从忍让到决断,反复琢磨背后的心理线索。 听说在研究过程中,有些红军故事把他感动得稀里哗啦,这些感动和感悟,都被他巧妙地融入到角色塑造里。 在座谈会现场,他以剧中造型出现,虽然外形和毛主席有差距,但举手投足间的气势和神韵,一下子就让人看出他演的是谁。 在剧中,他把毛泽东面临指挥权丧失的压力、内外受敌的挫败时,那种既不能崩溃又必须觉醒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表演,可不是光靠技巧就能做到的,得有灵魂深处的共鸣才行。 和唐国强比起来,两人的表演风格差异明显,唐国强以往演领袖形象,专注刻画那种“严谨与霸气”,而且为了让观众更好理解,还会用普通话替代方言。 而于和伟呢,他是把伟人还原成有血有肉的“人”,展现出伟人也有思考、有挣扎的一面。 唐国强侧重展现领袖威严,于和伟则更注重挖掘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 在现在这个娱乐圈,大家都在追求快,流量至上,于和伟这种慢工出细活,靠信念和沉淀去塑造角色的方式,就显得格外难得。 他这是给娱乐圈立了个榜样,让大家知道,真正的表演艺术,得花时间、下功夫,去深入挖掘角色内心,而不是浮于表面。 于和伟在《伟大的长征》里的表演,完全突破了以往的局限,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角色,不靠模仿,靠的是共情。 54岁的他,还在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表演的天花板,这种精神和艺术追求,真的值得娱乐圈其他演员好好学习。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像于和伟这样的演员,专注演技,给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让演艺圈的风气越来越好,别再整天整那些花里胡哨没营养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