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忠义救国军”参谋长王群生(《沙家浜》中刁德一原

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忠义救国军”参谋长王群生(《沙家浜》中刁德一原型)也被抓获,押入阳澄湖畔的市第三监狱。 王群生出生在江南,早年投身伪军组织“忠义救国军”,这个团伙打着抗日旗号,实际投靠日寇,祸害百姓。他从底层爬到参谋长位置,负责指挥部队抢掠村庄,抢粮食财物,杀害平民。抗日时期,这种武装在江南流窜,表面上对抗日军,背后却和日伪勾结,参与多项暴行。历史记录显示,王群生直接下令袭击多个村落,导致数百人丧生。抗战胜利后,他没解散队伍,继续在地方作乱,绑架勒索,袭击商队。1949年初,国民党势力崩盘,他试图逃窜,但还是在苏州城郊被抓。罪行累累,包括屠村和抢掠,让他成为典型的反动分子。 苏州解放后,王群生和侄子王阿苟一起被关进阳澄湖畔的市第三监狱。这个监狱条件简陋,靠近稻田,墙壁土块垒成,容易松动。他们被关在同一牢房,没多久就开始挖洞逃跑。用手指和简单工具抠墙,泥土一点点堆积,双手磨出血。几天后,洞够大,能钻出去。5月一个风雨夜,他们趁机溜走,先是侄子钻洞,然后王群生跟上,两人消失在田野中。这次越狱震动苏州,群众要求尽快抓捕,但公安副局长郭冬福认为这是机会,能引出残余势力,一网打尽。 公安开始调查王群生的亲信刘德彪,从他口中得知王群生有个姘妇刘翠英。派人去找她劝说,她起初同意透露下落,但突然有事离开。第二天再去,发现她已吊死在房梁上。调查指向丁福寿有嫌疑,公安暗中跟踪他,进入太湖老鼠岛。果然,王群生藏在那里,纠集二十多个匪徒。公安追来,王群生跳上橡皮艇,带人逃向芦苇荡。公安有十几艘汽艇,本该轻松抓捕,但王群生截住一艘客轮,挟持76名乘客,把手榴弹堆在甲板上,威胁同归于尽。公安只好让出水路,让他们退回岛上。 卧底陈阿庆借送粮机会混进匪窝,扛麻袋上岸,融入其中。王群生警觉,怀疑他是卧底,把他绑起来审问。乘客中演员许红梅认出陈阿庆,谎称是自己丈夫,两人分开问话,都说没孩子,勉强过关。匪徒歪脖张看不惯王群生,暗中帮忙。陈阿庆说服歪脖张和丁福禄反水,准备行动。但乘客侯一帆因私怨,半夜去找许红梅,遭拒后恼怒,揪她去告发,指认卧底。王群生用枪指陈阿庆头,就在关键时刻,歪脖张开枪打伤王群生手腕。陈阿庆扑上捡枪,顶住他脑袋。王群生喊王阿苟炸船,王阿苟准备点火,乘客扑上来压住他,掐断导火索。公安趁乱登岛,抓获所有匪徒,乘客获救。 王群生被捕后,罪行进一步曝光。他领导的“忠义救国军”起初由军统戴笠组建,名义抗日,实际在江南地区投靠日军,充当汉奸武装。抗日时期,他们袭击抗日力量,抢夺物资,残杀无辜。历史档案显示,这个组织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王群生作为核心,参与指挥多项行动。抗战结束后,他继续残害百姓,拒不投降。苏州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清理,王群生的被捕是其中一环。但他的越狱暴露了监狱管理的漏洞,也反映了当时剿匪的复杂性。公安通过策略性放长线,成功摧毁残部,避免更大危害。 这个事件启示我们,历史上的反动分子往往狡猾顽固,王群生从伪军到匪首,一路作恶,没什么可同情的。他的下场是罪有应得。1950年11月20日,苏州中级人民法院判处他死刑,当场枪决。同期,胡肇汉等同伙也被处决。这次行动不仅清除了隐患,还稳定了地方秩序。回顾起来,王群生的故事像镜子,提醒大家警惕类似势力。 王群生的原型影响了文艺作品,如《沙家浜》,但现实远比戏剧残酷。他没英雄光环,只有罪行记录。公安的智慧在事件中体现,郭冬福的判断让局面逆转,从被动到主动。卧底工作风险高,陈阿庆的潜入直接导致匪窝瓦解。乘客的集体反抗也关键,显示了群众力量。整个过程逻辑清晰,从被捕到越狱,再到抓捕,层层推进,没多余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