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委屈了!”湖北襄阳,一退役军人疲惫候车,见军人候车区空荡,便出示退役军人证,想进去休息片刻,没想到,却遭工作人员拒绝,理由是军人候车区仅对现役军人开放!网友:退伍军人不是军人? 7月25日下午两点,湖北襄阳东站的候车大厅里人来人往,嘈杂的人声像潮水一样裹着每个人。 一位头发有些花白的中年男人拎着褪色的帆布包,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他刚在售票窗口取了票,正四处张望着想找个地方歇脚。 男人叫张先生,八年前从部队退役,军装脱了这么久,腰板却还像当年站岗时一样挺得笔直。 他的目光落在了不远处的军人候车区,玻璃门里的座椅整整齐齐,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空荡的区域里,连空气都好像比外面安静些。 他攥了攥口袋里的退伍证,那本绿色的小本子被磨得边角发毛,却被他一直妥帖地收着。 当年在训练场上摔破的膝盖还会在阴雨天隐隐作痛,可每次摸到这证件,就像摸到了军营里的晨光,心里总踏实得很。 他深吸了口气,朝着工作人员走了过去。 "同志,我想进去歇会儿,这是我的退伍证。"张先生把证件递过去,声音里带着点不好意思的恳切。 工作人员抬头看了看他,又低头翻了翻证件,摇了摇头:"不好意思,这个候车区只对现役军人开放。" 张先生愣住了,他指了指里面空荡荡的座位:"里面没人啊,我就坐十分钟,不耽误事的。" "这是规定,我不能让你过去。"工作人员的语气很平和,却带着不容商量的坚决。 接下来的二十多分钟里,两个人站在那里说了不少话。 张先生红着脸,反复讲自己在部队待了八年,守过边防站,扛过救灾物资,可工作人员翻来覆去只有一句"规定就是这样"。 最后,张先生默默地收回证件,转身走进了拥挤的普通候车区,找了个角落靠着柱子坐下,帆布包被他紧紧抱在怀里,像抱着块沉甸甸的石头。 评论区里,有人说"空着也是空着,给老兵坐会儿怎么了",有人翻出《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一条条对照,还有人说起自家亲戚退伍后办事总遇冷的经历。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担心一旦开了先例,军人候车区就会变得鱼龙混杂,"那现役军人该去哪休息?" 尽管工作人员做的没有错,可大家心里堵得慌,是因为那本退伍证分量太重了。 就像有位老兵在评论区写的:"当年在雪地里站哨,冻得直打哆嗦也不敢动,现在连个空座位都站着看。" 机场的贵宾厅常常能看到穿便装的老兵刷优待证进去休息,有些医院还专门设了"退役军人窗口",可到了火车站,怎么就卡得这么死? 北京有家医院的做法挺让人暖心,他们在军人服务台旁边隔出块"荣誉区",只要出示退伍证就能进去坐,既不影响现役军人,又让老兵们觉得受尊重。 这些法子说到底,都是在规定和人情之间找了个平衡点。 大部分时间里,那些干净的座椅就那么空着,像在等谁,又像在拒谁。 有律师提议,不如把规定里的"现役军人"改成"服役期间",这样退役的老兵也能沾点光。 还有人说,高峰的时候优先现役军人,人少的时候就让老兵们也进去坐坐,既不违反原则,又能让人心头暖和。 那天下午,张先生在普通候车区坐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广播里喊他那趟车开始检票。 他起身的时候,腿有点麻,扶着柱子缓了好一会儿。 走出车站时,阳光正好,他抬头看了看天,又摸了摸口袋里的退伍证,脚步慢慢走远了。 这件事后来渐渐平息了,可大家心里的那个结还在。 其实老百姓的要求真不高,不是非要争个座位,只是希望那些曾经为国家扛过担子的人,能被温柔以待。 那些卸下重担的人,总该被好好接住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