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国军上将韩复榘被枪杀,姨太太纪甘青前往收尸,在坟前哭拜后离开,此后和韩家人再无往来。 在民国军阀时代,一位叱咤风云的将领突然倒在枪口下,他的姨太太却千里奔赴处理后事,在墓地哭泣后决然离去,从此音讯全无。这段往事中,权力斗争的残酷与人情冷暖交织,你会如何看待这种突如其来的转折?它是否预示着更多未解之谜? 韩复榘生于1890年,在霸州一个普通农户家庭长大,父亲是位落魄秀才,靠教书维持生计。他小时候读过几年书,但家境窘迫让他早早辍学。十九岁时,因欠赌债离家,投身冯玉祥部队,从底层文书干起。凭着在军中的机警和胆识,他参与北京政变和南口战役,逐步升迁到师长。 1928年,韩复榘驻军河南,遇见当地艺人徐水仙,她生于1900年河南源河普通家庭,从小习练河南坠子,以嗓音和表演技巧闻名乡里。韩多次邀她演出,最终纳为妾室,改名纪甘青。她善于社交,常随韩出席场合,赢得外交型伴侣称呼。 韩的原配高艺珍,同年生于1890年,早年十四岁嫁给他,出身相似,但缠足导致行动不便,无法参与丈夫公众活动。新妾入府后,家庭争执增多,高艺珍移居省府别处住所,避免冲突。1930年中原大战,韩立功获任山东省主席,他推行剿匪禁毒,军队扩充,但抗日战争爆发时,他消极抵抗,擅自撤军,触怒蒋介石。 1938年1月11日,韩应召赴开封军事会议,被指责不战而退,随即押往汉口关押。1月19日军事法庭审判,何应钦主持,韩被判死刑。1月24日清晨,执行于武昌,胡宗南负责枪决,韩时年四十七岁。 纪甘青那时在宁夏,受马鸿逵庇护,她与韩关系早已恶化,因与勤务兵亲近,韩曾处决那人,却留她性命。闻讯后,她决定赶赴武昌,携随从乘火车辗转抵达。与韩五弟韩子中会合,两人采购寿衣棉絮等物,处理遗体后装棺运往鸡公山。 旧部鹿钟麟和孙连仲协助墓地事宜,安葬后纪甘青在坟前哭泣,随即离去,从此断绝韩家联系。 韩亡故后,高艺珍携子女艰难度日,依赖亲友援助,从河南迁徙多地,坚持抚养子女成人。她于1957年在北京病逝,享年六十七岁。子女中,二子韩子华入军政学校,参与朝鲜战场,后在兰州从事电力教学。三子韩嗣辉毕业军校,从事运输工作。 四子韩嗣煌清华大学毕业,任电力教师。女儿韩嗣虑成为工程师。纪甘青返回宁夏,继续依附马鸿逵,1949年后行踪不明。1954年,韩遗骸移葬北京香山公墓,原墓废弃。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哪些思考?韩复榘的命运和纪甘青的举动,在民国乱世中常见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或许你的见解能带来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