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上海市教委:正在大力推进校企联合创新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宋薇萍)针对最新发布的《上海市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赵震8月4日表示,每年上海高校科技经费投入中有超过20%来源于企业,校企已联合共建了近千个联合研究平台,这其中有不少就是支持校企科研团队联合开展基础研究。近期,上海市教委正在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全力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导向就是要推动上海市高校走出自我发展的“小逻辑”,向融入到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大逻辑”进行转变。

赵震表示,接下来,上海市教委将多方发力,支持高校与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强化高校创新能力提升,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如下:

第一,坚持“以产定研”,谋划推进校企联合创新计划。前期,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市经信委聚焦相关战略领域,协同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等实施联合创新计划。该计划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技术路线图为指引,构建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由龙头企业担任“出题者”,高校负责解决企业在科技攻关中遇到的偏基础性的科学或技术问题,多方协同汇聚资源共同推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近期,上海市教委正在谋划新一轮校企联合创新计划,将重点聚焦上海市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进行系统性布局,政企校将联合投入创新资源,重点支持校企联合开展基础性研究。

第二,围绕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关键领域,系统布局未来学科。为应对快速变化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支持在沪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前沿性、探索性研究,前瞻储备人才和技术,上海市教委于2024年底系统布局了一批未来学科,重点聚焦量子科技、变革性材料、机器人等与产业发展紧相关领域。在推进未来学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引导相关高校突破学科、校企壁垒,汇聚优质资源,形成跨领域融合的组织模式;另一方面,推动学校将科学新发现和产业新发明尽快转化为学校内部课程体系,构建支撑前沿科技发展和未来产业成长的知识体系。在推进相关未来学科建设过程中,高校与产业界围绕前瞻性、基础性问题开展跨界联合研究是重要建设任务之一。

第三,面向产业发展前沿,构建更能呼应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上海市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定位就是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牵引,推动培养体系从“学科逻辑”向“产业逻辑”转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无缝衔接,支持学校聚焦行业企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以及学校人才培养需求凝练形成科技攻关方向,并在开展自主创新和产业技术攻关过程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产业急需人才。例如,为加强校企信息共享与对接,上海市教委牵头开发“上海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企业需求发布、高校揭榜对接、联培学生遴选、入企实践科研的全流程管理,有效推动了上海市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