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莫迪悔之晚矣,外媒披露:中国拒绝和印度联手抗美 这两天国际舆论都在看印度笑话:

莫迪悔之晚矣,外媒披露:中国拒绝和印度联手抗美 这两天国际舆论都在看印度笑话:这边特朗普对莫迪极限施压,那边中俄在金砖、上合组织里直接拒绝印度的联手请求。早知今日,莫迪当初还会在多边机制里跟中国唱对台戏吗? 8 月 1 日起,美国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 25% 关税,理由是印度 “关税全球最高”“贸易壁垒繁杂”。特朗普甚至在社交媒体上称印度是 “死亡经济体”,威胁要进一步制裁其能源和军购领域。 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莫迪表面强硬澄清谣言,私下却因美国制裁陷入战略困境 —— 一边是物美价廉的俄罗斯石油和武器,一边是美国的关税威胁,印度在能源和国防供应链上左右为难。 更尴尬的是,印度本想在金砖、上合组织里拉拢中俄对抗美国,却反遭冷遇。 今年 6 月青岛上合防长会议,印度防长辛格拒绝签署联合声明,要求加入 “谴责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 的内容,导致会议无果而终。 紧接着 7 月金砖峰会,印度再次扮演 “拆台者” 角色:俄罗斯推动的 “金砖币” 计划被印度否决,理由是 “优先发展卢比”;中国提出的区域本币结算倡议也遭印度反对,声称 “人民币威胁卢比”。 这种首鼠两端的做法,让中俄在峰会上反应出奇一致。中国派高层代表参会,俄罗斯则由外长视频出席,摆明了不想给印度当 “外交道具”。 印度的困境远不止于此,在天津上合峰会筹备期间,莫迪政府竟要求中方阻止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参会,理由是这两国在印巴冲突中支持巴基斯坦。 这种将双边矛盾强加给多边平台的做法,被外媒批评为 “外交讹诈”。中国外交部明确回应,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作为上合对话伙伴国,参会资格不容置疑。 印度的无理要求不仅未能得逞,反而暴露其战略短视。在美国施压的关键时刻,印度本需中国支持,却因一己私利破坏多边合作氛围。 印度的 “两面派” 作风早有前科,2024 年上合政府首脑会议,印度成为唯一未在联合公报中支持 “一带一路” 的成员国,导致其他 9 国集体孤立。 在金砖机制中,印度一方面参与 “去美元化” 讨论,另一方面却在特朗普反对后立即表态 “没有去美元化计划”。这种摇摆态度让巴西经济学家保罗・巴蒂斯塔直言:“莫迪领导下的印度日益成为金砖国家的问题。”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印度的战略定位,自 2017 年加入上合组织以来,印度始终试图将其作为制衡中国的工具,而非深化合作的平台。 例如,印度抵制中国推动的 “一带一路” 倡议,要求成员国支持其互联互通主张;在反恐合作中拒绝与巴基斯坦共享情报,导致上合地区反恐怖机构效率低下。 这种零和思维不仅削弱了多边机制的凝聚力,更让印度在中美博弈中两头不讨好。美国施压关税,中国拒绝联手,俄罗斯则因印度靠拢西方而心生芥蒂。 国内方面,莫迪为巩固执政地位,不得不迎合民族主义情绪,在边境问题和多边场合对华强硬。但这种做法导致印度在国际舞台上信誉受损:2025 年上合防长会议因印度搅局未能发布联合声明,国际舆论批评其 “将多边平台私有化”。 经济上,印度 70% 农村家庭依赖农业,高关税政策虽保护了小农利益,却成为美印贸易谈判的最大障碍。特朗普正是抓住这一点,以农产品市场准入为筹码,迫使印度在能源、军购等领域让步。 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国因印度的无理要求,开始在多边场合疏远新德里。连俄罗斯都对印度不满:上合峰会期间,印度采用线上模式导致中俄、俄印双边会晤无法进行,俄方外交官扎哈罗夫公开表示 “相当遗憾”。 更讽刺的是,印度本想借助美国制衡中国,却发现美国更关注自身利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针对印度,更威胁要制裁其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暴露了 “印太战略” 的虚伪性。 这场博弈的结局已初现端倪,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愿根据印度实际需求提供人道主义协助,但前提是 “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俄罗斯则通过支持伊朗加入上合组织,间接回应印度的离心倾向。反观印度,其在多边机制中的孤立处境日益明显: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前副行长巴蒂斯塔指出,印度正从 “金砖成员” 沦为 “金砖问题”。 莫迪的困境或许才刚刚开始,当美国的关税大棒与中俄的战略拒绝同时落下,印度终于明白:在国际舞台上,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若印度继续沉迷于 “大国幻想”,在中美之间玩平衡术,最终只会沦为地缘政治的牺牲品。未来的路怎么走,就看莫迪是选择继续跟着美国一条道走到黑,还是回归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