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 年,4 架不明战机闯进咱中国领空,上级让导弹营长陈辉亭赶紧把来机给打下来,可他连续 7 次违抗军令,就是不发射。事后,空七军军长刘玉堤还大大表扬了他。 陈辉亭这个人,出生于1934年,湖南人,从小就对军事感兴趣。十七岁那年,他参军进了雷达部队,一开始干的就是操作雷达和看地图的活儿。他学得快,对美国和苏联的飞机型号、性能啥的都摸得门儿清。十九岁时,被派到朝鲜战场,那时候中国防空部队大规模作战,他负责标记敌机位置,引导高炮打。一次夜里敌机过来,他调整设备锁定目标,帮部队击落了好几架,立了功。 回国后,陈辉亭帮着组建地空导弹二营。他带兵训练,模拟各种敌机入侵情况。部队引进了苏联的萨姆-2导弹,他就组织演习,教士兵怎么锁定高空目标。1959年10月7日,在河北,二营布好阵,他指挥发射导弹,击落了一架美制的RB-57D侦察机。那是部队第一次实战成功,大家都挺振奋。 后来几年,二营接连打仗。他指挥击落了三架U-2高空侦察机,每次都检查导弹状态,确保准头。1964年,二营得了国防部的“英雄营”称号,他代表部队领奖。1967年,部队调到广西宁明机场,他管着转移装备,到位后马上部署阵地,盯着南部天空,防着边境威胁。 越南战争那会儿,二营的任务重,随时防空。他安排士兵轮班,保持警戒。部队打下过几架入侵飞机,他总强调要认准目标,别出岔子。他的经验让二营成了可靠的防空力量。 1968年1月23日早上,陈辉亭在指挥室值班。九点左右,雷达显示四架飞机从北部湾飞来,进了领空,排成队形。上级电话来,命令马上发射导弹消灭,距离九十公里。他让部队准备,导弹就位,但没下令开火,因为飞机编队太整齐,不像敌机散开躲避的样子。 上级第二次催,飞机到六十公里。他核实空军有没有自家飞机在那片空域,答复是没有。他继续观察,没动。第三次命令来,距离更近,他又问了一次,还是没记录。他坚持不发,导弹锁定但等着。 第四次、第五次命令接二连三,导弹阵地三枚红旗-2导弹对准,射程十七公里。飞机轨迹显示在境内转,不像敌方进攻。他没松口。第六次时,距离三十公里,他下令准备,但停在发射前。第七次命令下,飞机到十七公里,上级突然喊停,说是自家飞机。 原来,一架歼-6试飞失联,空七军派四架去搜救,没及时通报,导致误判。陈辉亭的拒绝避免了打自家人的惨事。 事件过后,空七军开会总结。刘玉堤军长和作战处长去二营阵地,跟陈辉亭见面,解释了沟通问题。刘玉堤公开感谢,说他的坚持防了大祸。四名飞行员也来,表达谢意。部队士兵听了,都挺佩服。 刘玉堤在全军通报这事,当成决策例子推开。他强调认清情况的重要性。二营士兵学了,强化训练程序。陈辉亭的事例成了教育材料,在会议上反复讲。 陈辉亭继续干,指挥更多防空任务。1988年,他升少将军衔。退役后,写了本书叫《飞箭——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作战纪实》,2005年出书,记了部队打仗的事。他晚年过得平静,偶尔回老部队看看,跟老兵聊聊新装备。他的故事在军里传,教后辈怎么当兵。 军令不是死板的,关键时候得靠判断。陈辉亭不是乱来,他凭经验救了人,也保了部队名声。六十年代边境紧张,美军飞机老是试探,中国防空部队就得这样警惕又稳当。打仗不是儿戏,一发导弹下去,影响大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