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香港艺人方皓玟发帖,她在街头看到一位内地女游客没有带现金而被的士司机责骂! 今

香港艺人方皓玟发帖,她在街头看到一位内地女游客没有带现金而被的士司机责骂! 今年三月初,香港艺人方皓玟在街上偶然撞见一件事,这让她心里很不舒服。一位来自内地的女乘客坐出租车到地方后,没带现金,就跟司机商量着让朋友送钱来,说稍等会儿就行。就这么点事,司机却不答应,张口就用粤语脏话骂人,急了眼还想去抢女孩的手机。 方皓玟实在忍不下去,自掏腰包,拿出50块钱,替那位女乘客付了车费。她以为这事就算完了,没想到那司机收了钱,还扭头冲她来了一句:你又不认识她,干嘛帮她?听闻这话,方皓玟当场就恼了,毫不客气地回敬:若香港的司机都这般行事,这座城市实在有些可悲。 这事被她发到网上后,一下子就传开了。不少人都在念叨,这种滋味儿太熟悉了。方皓玟的经历不是孤例,去年五月,就有个内地游客因为酒店名字的叫法跟司机沟通不畅,那个司机竟然在车里冲着游客大吼:“我不是中国人!”这话一出,伤了不少人的心。 这种不愉快的体验,不只发生在的士上。有个内地姑娘去茶餐厅吃饭,她用普通话点餐,才刚开口,店员就催她“想好再点”。她想问问菜的味道,店员甩下一句“我没吃过”就走了。她不清楚菜单上“多士”指什么,开口一问,对方脸上也满是不耐烦的神情。 更让她难受的是,店员看她犹豫,干脆直接把英文菜单推到她面前,之后就去忙别的了,全程没给过好脸色。有人说这是香港节奏快,服务员忙,可有些情况就没法用“忙”来解释了。举个例子,市面上部分茶餐厅,门口放着牌子,注明只接待香港本地人,点餐也只能用粤语和英语。 还有些商铺更直接,门面上贴着“大陆游客不受欢迎”的告示。这些白纸黑字写出来,就不是态度好不好的问题了,而是明摆着不欢迎你。当然,事情也不全是这样。有博主专门试过,用普通话、粤语、英语在香港订房间,过程都很顺利,没什么区别。 也有香港本地人说,他们自己用粤语点餐,想久一点同样会被催,服务员就是太忙了。可不管怎么说,很多矛盾的源头,其实是一些很具体的问题。比如香港有七成的的士只收现金,可内地游客早就习惯了手机支付,身上不带现金是常事,一来二去就容易起冲突。 内地游客对香港经济有多重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光是春节那阵子,就有一百多万内地游客过去,平均每个人每天花掉两千多港元,给香港零售业贡献了三成多的收入。可今年游客的投诉量却涨了六成,这说明问题确实存在,而且越来越严重。 一位议员提出,所有出租车都应该实现电子支付,应该配备电子支付的设备或者二维码。可出租车工会却不同意,理由是香港有六成的士司机都五十多岁了,他们搞不懂这些新东西。 这个理由听着就有点站不住脚,技术总能解决,不能因为一部分人学不会,就让所有游客一直这么为难下去。 说到底,不管是那个喊着“我不是中国人”的司机,还是对游客恶语相向的师傅,他们的做法不只是服务差,更是直接伤害了人心。大家都是中国人,游客来玩图个开心,不是花钱来看脸色的。方皓玟说得对,待客之道不能丢,不然谁还愿意来呢? 其实,大部分香港人是友好的,但就是这些少数人的行为,让很多人对香港的印象打了折扣。 真心希望香港能管管这些问题,别让少数人坏了大家对这个地方的好感。出门在外,谁遇到不公平的事心里都不好受,能有个说理的地方,真的很重要。 大家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