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普京一旦离世或者下台,乌克兰可能就真的危险了。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说过,当初 “

普京一旦离世或者下台,乌克兰可能就真的危险了。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说过,当初 “瓦格纳” 头目普里戈津发动叛乱,就是想掌控核武按钮。说白了,普京在俄罗斯就像个定海神针,能按住所有人的野心。可俄罗斯这摊子事,离了普京八成得乱。要是鹰派掌权,乌克兰哪扛得住?   普京在不在位,对俄罗斯来说,可能不只是个“领导人”的问题,更像是电闸开关。一旦断电,整个系统都可能跳闸。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曾经点破过这点,他说,瓦格纳雇佣军当年的那场叛乱,不单是闹事,更像是冲着核按钮去的。   换句话说,普京在那儿,大家都还按规矩来;普京要是倒了,谁都可能动心思抢夺控制权。   这不是危言耸听。根据国际危机组织2023年的报告,俄罗斯的政治集权化指数高达85%,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这种结构一旦缺了核心人物,崩塌的速度可能比想象中更快。   普京靠着克格勃出身那一套,在俄罗斯打下了稳固的中枢体系,从联邦管区的设立到各地大员的调配,都是围着他一个人转的。   瓦格纳事件就像个预演。2023年那次兵变,当局虽然迅速平息,但背后的信号已经很明显,私人武装敢于对首都发起进军,说明体制内的制衡机制几乎失效。   2024年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指出,在普京强势治理下,俄罗斯寡头势力的实际影响下降了60%,但地方离心倾向却在上升。   也就是说,普京压住了寡头,却没能完全整合地方。而一旦普京不在,谁来接班就成了个大问号。   军方、情报系统、安全委员会,每一派手里都有资源,也都有人。像绍伊古那样的军头,或者FSB系的鹰派,谁都可能借机上位。   这种情况下,瓦格纳残余、车臣武装、甚至远东地方势力都可能趁机搞点儿自己的小算盘。   2025年联合国安理会的报告显示,瓦格纳在非洲还在活跃着,涉及武器走私和局部冲突,一旦这些资源反流回俄境内,局势会变得更难控制。   最让人揪心的,是核武器。俄罗斯的“三位一体”核控制系统理论上有多重保障,但实际操作上高度依赖最高统帅的权威。   SIPRI在2024年公布的数据指出,俄罗斯目前拥有近2000枚战术核武器,部署灵活性提升,同时演习中误触风险上涨了30%。   如果普京不在,鹰派接手,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把核威慑当成“唯一筹码”?卢卡申科的那句“普里戈津想抢核按钮”,说得一点不夸张。   而这股不确定性,乌克兰最先承受。过去两年,乌克兰的战力有赖于西方持续输血,但2025年北约数据显示,对乌炮弹供应同比下滑40%。   前线俄军的坦克数量已经是乌军的5倍。在这种兵力失衡下,一旦俄方鹰派决定“速战速决”,用毁灭性方式重创乌克兰交通和能源网络,乌克兰很难招架。   何况乌克兰对外出口通道严重依赖黑海,而俄罗斯若在政局混乱中转向极端,很可能封锁海路,甚至直接打击港口。   这种打法在2023年俄军对敖德萨港的袭击中就已经测试过。如果真按鹰派那套来,乌克兰不光是军事上难撑,经济也会迅速熄火。   国际社会的态度也不稳定。2024年兰德公司的一份研究指出,美国如果在下届总统大选后调整战略,对乌援助的年度缺口可能高达50亿美元。   一旦资金断流,乌克兰的军工体系、后勤系统都会出问题。而北约的态度也越来越谨慎。   最近一次联合军演中,美军只是象征性派出空中力量,没有实质性推动前线支援。   这种模糊立场,恰恰可能刺激俄罗斯鹰派误判为“可以动手”的信号。一旦俄罗斯内部出现激进派掌权,而西方又犹豫不决,局势就会迅速滑向失控。   当然,也不是没有一点希望。俄罗斯内部仍有部分温和派,比如梅德韦杰夫等人,虽然近年来被边缘化,但技术官僚体系依然存在。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2025年的报告指出,这部分群体在民间支持率不足20%,但如果能在权力真空中迅速接管,或许能为谈判留出点空间。   问题是时间窗口非常短。俄罗斯的权力过渡通常是“快刀斩乱麻”式。2008年梅德韦杰夫接替普京时,就是一夜之间完成的。   如果这次鹰派抢先一步,等到国际社会回过神来,乌克兰可能已经被迫面对一个更激进、更不讲规则的俄罗斯了。   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的《全球风险报告》曾将“俄罗斯权力交接”列为“高概率高影响”事件。从现在的迹象看,这个判断并不空穴来风。   普京如果突然离任,无论是健康问题还是政变推翻,俄罗斯内部很可能陷入多方角力的混战。   而在这种混乱中,最容易被波及的,正是眼下已经身陷战争泥潭的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