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清华硕士陈行甲到巴东上任,发现“前任女县委书记”竟能在北京二环内轻松全款买下两套房,当时房价一平方米6.8万元!!!陈行甲直呼:“他们太坏了......” (信源:百度百科——陈行甲) 2016年,当一枚沉甸甸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勋章挂在陈行甲胸前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位湖北巴东县委书记的仕途将一片坦途。谁知,就在这高光时刻,他却递交了一封辞职信。 一个功绩赫赫、前程大好的清华硕士,为什么在荣誉的顶峰选择转身?这究竟是一场胜利的凯旋,还是一次无声的悲壮撤退? 这个让外界错愕的决定,根子要从五年前他踏入巴东说起。作为大山里走出的孩子,陈行甲对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有股执念。 可他满怀抱负来到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现实却先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他敏锐地察觉到,前任女书记在他接任前,进行了一系列反常的人事调动。这背后,很快就牵出了一桩丑闻。 引爆点,是北京东二环的两套豪宅。陈行甲发现,两个普通的公务员却可以全款买下北京的两套房,这在当时可是不小的巨款。而另一边,是巴东50万人口中,有17万人在贫困线下挣扎的残酷现实。 他很快明白,这远非个案,而是一张盘根错节的腐败大网。他刚上任,办公室的门槛几乎被踏破,但来的不是汇报工作的,而是送来了各种各样的礼物。官商勾结早已成为了常态。 面对这个泥潭,陈行甲没有随波逐流。他公开向这个利益集团宣战:“只要你敢伸手,我绝对不会放过你!”这句话,拉开了巴东官场长达五年“地震”的序幕。 五年里,他亲手将贪官和不法商人送进监狱,为当地发展清除害虫。他信奉“要想富,先修路”,大力推动基建,打通了制约发展的交通命脉,成功把巴东打造成旅游胜地,最终带领全县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然而,这场看似快意恩仇的反腐,代价远超常人想象。危险如影随形,他妻子的电话里塞满了威胁,他乘坐的车辆,县公安局每天都要做简单的排爆检查。危险每天都在他的身边。 但物理上的威胁或许还能防范,来自体制内部的绞杀却几乎无解。体制内上层对他的施压,更是让他几近崩溃。 一次次打压让他醒悟,他要对抗的不止巴东几个贪官。他的清廉打破了由上下级、同僚、商人交织的利益网,触动众人利益,使自己成了孤岛。他如孤独潜水员,在黑暗中越潜越深,四面八方的压力几乎将他碾碎,巨大精神内耗让他患上严重抑郁症。 就在他身心俱疲时,一位老妇人的眼泪,给了他坚持下去的意义。老人颤巍巍地坐了四个小时长途车,不为别的,只为当面跟他说声谢谢。 因为,陈行甲查处的那几个“父母官”,正是吞掉她儿子救命钱的恶人。那一刻,陈行甲泪流满面。他忽然明白,自己所有的冒险和孤立,就是为了“为50万巴东人出这口气”。 这或许也让他更清醒地认识到,想凭一己之力彻底净化一个被污染的环境,终点要么是“被同化”,要么是“被毁灭”。因此,当他兑现了对百姓的承诺后,他的“裸辞”,并非溃逃,而是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为保全理想与初心,做出的最清醒的选择。 离开官场后,陈行甲投身公益,创办基金会救助患癌儿童,又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书,版税全部捐出。他的人生,在峡江的急流处,转了一个弯,拐向了一条更宽广也更清澈的河道。 陈行甲的故事留下了一个至今仍在拷问无数理想主义者的问题:面对一个难以撼动的体系,是应该“留下”,在熟悉的战场上冒着被同化或毁灭的风险死磕到底?还是选择“离开”,在另一个战场上守护初心,换一种方式继续发光发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