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ohu

李在明不来中国出席阅兵式之后,韩国外长对我们摊了牌!8月3日,韩国外长赵显在接受

李在明不来中国出席阅兵式之后,韩国外长对我们摊了牌!8月3日,韩国外长赵显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快速实现经济增长,并成为各方的竞争对手,我们对中国的崛起及其挑战保持了相当的警惕,因此韩国会与美日合作确保国际秩序不受中国威胁。 韩国新外长赵显近日在华盛顿的一席发言,犹如往东北亚外交棋盘上投下一枚深水炸弹。   这番言论随即引发韩国总统办公室紧急“灭火”,8月5日火速表态称赵显本意是“推动韩中关系惠及两国民众”,但字里行间仍难掩韩美日三边协作的战略底色。   表面看这是新任外长的个人立场宣示,实则折射出李在明政府在中美博弈间的艰难平衡术。   回溯李在明6月就职时的承诺,“修复恶化的韩中关系”曾是核心竞选口号,甚至直言“牺牲中国市场是自杀式外交”。   然而现实却上演戏剧性转折:就职典礼上七次强调“韩美合作”却对中国只字未提,优先致电特朗普20分钟,同步批准美制F-35A战机采购计划,默许美军增加萨德雷达功率。   这种“经济递糖、军事亮刀”的矛盾策略,被韩媒辛辣形容为“戴着天鹅绒手套的铁拳”。   赵显的涉华言论绝非孤立事件。就在7月28日,中国外长王毅刚与其进行就职后的首次通话。   王毅特别强调“希望韩方对华政策避免摇摆”,直言中韩关系“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不应受制于任何第三方”。   言犹在耳,赵显转身就在华盛顿抛出“警惕中国论”,这种反差耐人寻味。   究其根源,恰如香港《南华早报》所剖析的:驻韩美军任务正从威慑朝鲜转向“印太广泛行动”,韩国承受着美国要求其“选边站队”的空前压力。   经济数据最能说明韩国困境。2025年一季度中韩贸易逆差飙至189亿美元,三星退出中国市场后利润暴跌37%,SK电池厂120亿美元在华投资悬而未决。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董向荣点出关键矛盾:“韩国长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赚取巨额顺差,本是中国崛起受益者,如今却在重要场合表达警惕,令人遗憾”。   这种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撕裂状态,使韩国外交陷入逻辑悖论——既要配合美日推进半导体供应链“去中国化”,又试图推动韩企在华建设28纳米芯片厂“技术换市场”。   值得玩味的是,赵显在采访中特意强调“单纯遏制中国不会奏效”,透露出韩国战略界的清醒认知。   这种矛盾心态在韩美贸易协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韩国被迫接受15%进口关税,承诺对美投资3500亿美元并采购千亿能源产品,赵显却公开宣称这是“胜利”。   董向荣的点评一针见血:“在美强韩弱的力量结构下,这不过是无奈之举”。   赵显在华盛顿的摊牌,某种程度上暴露了韩国战略自主的边界。当美国要求盟友承担更多防务责任,甚至可能将驻韩美军投入台海、南海事务时,韩国若选择做“印太战略”马前卒,无异于主动跳进大国博弈的夹缝。   王毅外长早有告诫:“核心利益不容交易”。北京不会因韩国的摇摆改变既定战略节奏,但首尔需清醒认识——当三星生产线因美国禁令再度停摆时,竞选口号中那句“不与任何国家为敌,才是真正生存之道”或将成李在明最大的政治反讽。 参考资料:韩国外长:愿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 2025-08-04 20:00·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