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航和央航在香港宣布起义。而曾经支持中国抗战的“飞虎将军”陈纳德为防止71架飞机落入我党手中,使尽下三滥手段,攫取了本属于人民的飞机。 今天,咱们就把镜头拉到1949年的香港,看看这位“飞虎将军”的另一面。那一年,对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天翻地覆的一年。新中国马上就要诞生了,但国民党败退的时候,把当时中国民航的全部家当——中国航空公司(中航)和中央航空公司(央航)的飞机、器材和人才,几乎都弄到了香港。 当时,这两家公司的员工们,人心思归。他们不想给节节败退的国民党政权卖命,更不想让这些属于中国的飞机流落海外。在地下党的策动和爱国心的驱使下,一场惊天动地的行动正在酝酿。 1949年11月9日,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记住的日子。中航总经理刘敬宜和央航总经理陈卓林,率领2000多名员工,在香港通电,宣布起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当天,12架飞机(包括C-47、C-46运输机和旗舰级的CV-240客机)在机长们的巧妙操作下,避开监控,陆续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向着北方的天津和北京飞去。 这12架飞机的归来,可以说是为新中国的民航事业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后来我们熟知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其前身就和“两航”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脉联系。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我们开头提到的“老朋友”——克莱尔李陈纳德,登场了。 按理说,陈纳德是二战英雄,跟中国也算有份情谊。可这个时候,他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精明的、甚至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的商人。他打的什么算盘?他绝对不能让这批飞机落到共产党手里。 这是他的政治立场,但更深层的是他的商业野心。他当时已经组建了一家名叫“民用航空运输队”的航空公司。这家公司成分可复杂了,背后有美国情报机构的影子,说白了,就是打着民航旗号,干着特殊任务的“编外人员”。 陈纳德的手段,现在看来,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他先是跟已经跑到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一合计,搞了个“所有权转让”。也就是说,国民党当局把那71架飞机,“卖”给了陈纳德的私人公司。 有了这张“合同”,陈纳德立马就在香港的英国殖民地法庭上提起诉讼,要求“拿回”属于他的飞机。他仗着自己在美国政界的影响力,给港英政府施压。那段时间,香港启德机场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我们这边,“两航”的留守员工们自发组织起来,日夜守护着这批飞机,不让任何人靠近。他们破坏飞机的关键零件,甚至睡在飞机轮子底下,用血肉之躯组成防线。 这场官司,从香港一路打到了英国伦敦的枢密院,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年。这期间,陈纳德和他的人可没闲着,各种小动作不断。他们买通地勤,试图偷运飞机零件;他们散布谣言,分化瓦解护产的员工队伍。可以说,为了抢走这批飞机,这位昔日的“飞虎将军”几乎用尽了所有上不了台面的招数。 最终的结果,令人扼腕。在美国和英国的政治干预下,我们输了官司。那71架飞机,大部分被陈纳德的公司攫取。其中一些飞机被他转手倒卖,大赚一笔;另一些则直接被编入机队,后来成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东南亚执行秘密任务的工具,甚至参与了越南战争。 本该属于中国人民的航空资产,就这样在一场看似“合法”的商业纠纷外衣下,被巧取豪夺。 当年陈纳德费尽心机抢走我们的飞机,核心逻辑就是:遏制你,不让你发展起来。这个逻辑,熟悉吗?太熟悉了。今天,我们面临的“芯片战”、“科技战”,不也是同样的逻辑吗?别人想方设法在关键技术上“卡你的脖子”,就是不想让你掌握自己的命运。 从1949年那71架飞机的命运,到今天我们在C919、在空间站、在各种高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都在说明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把国之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挺直腰杆。 “两航起义”的先辈们,用他们的热血和智慧,为我们保住了珍贵的火种。而陈纳德的故事,则像一个冷峻的警钟,时刻提醒我们,在国际舞台上,不能对任何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唯有自身的强大才是最可靠的保障。